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5年 42卷 4期 刊出日期:2025-08-28
全
全选
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产业与政策热点
抗体偶联药物生产关键环节GMP检查研究
马岩松, 董方, 康鹰, 颜若曦
2025, 42(4): 241-250. doi:
magtech-2025-04-24-00001
摘要
(
null
)
PDF
(1118KB) (
1
)
探讨了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检查相关研究。概述了ADC的基本结构、作用机制及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抗体中间体生产、细胞毒素(payload)生产、连接子-毒素(linker-payload)合成、ADC偶联生产、ADC纯化和制剂生产等关键步骤。分析了ADC药物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概述了ADC药物生产的GMP相关法规要求,详细阐述了ADC药物各个生产关键环节的GMP检查要点,以及ADC生产GMP要求的特殊性。针对ADC药物生产中的特殊GMP考量因素,提出了GMP检查的技术难点、挑战、策略和建议,旨在为ADC药物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监管机构的GMP检查提供参考。
抗吗啡依赖的专利态势与技术发展研究
江维宁, 王全军
2025, 42(4): 251-256. doi:
magtech-2025-05-22-00002
摘要
(
null
)
PDF
(668KB) (
1
)
目的:阿片类药物依赖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其中吗啡长期使用导致的耐受性及成瘾性严重限制其临床应用。现有抗吗啡依赖药物对躯体戒断症状及精神依赖的缓解效果有限,且复吸率居高不下,亟需通过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优化研发新型干预手段。方法:通过在HimmPat数据库中构建检索式,获取1 921项同族专利数据,系统分析了抗吗啡依赖领域的技术发展态势。结果:全球抗吗啡依赖专利申请量于2018年达峰值后呈稳定增长,我国申请量保持稳定增长,反映技术成熟化。美国在此领域的专利申请量(35.71%)在全球占主导地位,我国(13.01%)也展现出良好的创新活力。核心申请人以企业及科研机构为主,凸显产学研协同需求。技术分类聚焦有机化合物类药物(A61K31)和神经系统干预(A61P25/36)。此外,本研究对主要技术方向进行了分类及提出发展建议,涵盖动物模型构建、设备技术应用、药物干预治疗三大方向。结论:本研究为抗吗啡依赖领域的研发策略优化与专利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以期推动相关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未来研究应重点提升动物模型临床相关性、治疗设备精准性和天然药物稳定性,并深化多靶点协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药物研究
半夏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现况研究
张楠, 景琪, 韩雪梅, 侯效英, 常承东, 吴国泰
2025, 42(4): 257-263. doi:
magtech-2025-05-12-00001
摘要
(
null
)
PDF
(1738KB) (
1
)
半夏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通常炮制后使用,含半夏的中药制剂应用广泛。本研究通过分析半夏不同炮制品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总结含半夏中药制剂的剂型、主要功能和组方规律;整理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含半夏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发现,法半夏和姜半夏是中药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炮制品,且丸剂最多,半夏炮制过程不仅降低了生半夏的毒性,还改变了部分药效和药性;含半夏的中药制剂功效较多,能够有效治疗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孕妇禁忌是含半夏中药制剂的主要安全警示。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中药枳壳研究动态及前沿可视化分析
钟文婷, 张英, 马志国, 曹晖, 吴孟华
2025, 42(4): 264-273. doi:
magtech-2025-04-27-00001
摘要
(
null
)
PDF
(3308KB) (
1
)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枳壳(aurantii fructus)的研究现状,分析其未来研究趋势和热点。方法: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1992年至2025年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结合统计学方法对文献的年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 012篇文献(中文824篇,英文188篇)。中文文献发文量在2006年达到峰值,英文文献在2024年达到峰值,其研究热点从早期的化学成分分析逐渐转向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结论:枳壳的研究从化学成分分析逐步扩展到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网络药理学和分子机制探索,为其在传统中药和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技术与方法
小红参安寐合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樊敏哲, 候佳晨, 李林森, 王艳, 朱丹
2025, 42(4): 274-280. doi:
magtech-2025-05-28-00001
摘要
(
null
)
PDF
(568KB) (
1
)
目的:优选出小红参安寐合剂的最佳水提工艺,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本研究采用L9(32)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考察方法优化小红参安寐合剂的水提取工艺,选取溶剂体积和提取时长作为关键考察参数,系统评价其对提取率的影响。在质量控制方面,首先运用薄层色谱技术对合剂中栀子、白芍及远志三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合剂中栀子苷、芍药苷与细叶远志苷A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Silgreen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柱温35 ℃;以乙腈-水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8,230,320 nm;进样体积为10 μL。结果:优选出小红参安寐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初提10倍量水,加热提取1 h,第二次提取4倍量水,加热,提取1 h。薄层色谱显色结果良好,阴性样品无明显干扰。样品中的3个成分稳定性好,重复性考察结果符合标准,平均回收率符合质量控制规定。中试样品综合评分为25.30分。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和定量的质量控制方法符合质控要求,操作简便,可用于小红参安寐合剂的质量把控。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盐酸决奈达隆中遗传毒性杂质的研究
李筱玲, 张丽婷, 杨涵, 植建琼, 黄少莲, 曲峥, 孙冰月
2025, 42(4): 281-284. doi:
magtech-2025-04-14-00002
摘要
(
null
)
PDF
(496KB) (
1
)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法检测盐酸决奈达隆原料药中3个遗传毒性杂质的残留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柱温30 ℃,以0.1%的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通过质谱电喷雾正离子( ES + ) 模式电离、选择离子监测扫描模式(SIR)分别对3个遗传毒性杂质检测。结果:3个杂质分别在20.13~805.1 ng·mL-1(杂质Ⅰ)、62.15~776.9 ng·mL-1(杂质Ⅱ)、5.081~813.0 ng·mL-1(杂质Ⅲ)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r分别为1.000、1.000、0.999);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3.0%~99.4%(杂质Ⅰ)、83.5%~91.7%(杂质Ⅱ)、82.0%-92.9%(杂质Ⅲ)。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稳定,灵敏度高,线性范围较宽,满足样品测定的要求,为盐酸决奈达隆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支持。
注射用生长抑素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研究
钟燕飞, 赖珊, 张帆
2025, 42(4): 285-289. doi:
magtech-2025-01-24-00001
摘要
(
null
)
PDF
(358KB) (
1
)
目的:建立注射用生长抑素的无菌检查方法,以解决不同生产企业在检查方法上的差异,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效率。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1无菌检查法”的规定,采用薄膜过滤法对12家企业生产的规格为3 mg注射用生长抑素进行方法适用性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为试验菌株进行试验,分别设立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验证方法的适用性。结果:通过系统比较12家企业现行方法及方法适用性试验,最终确定优化方法为:供试品用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溶解后,采用薄膜过滤法过滤,无需冲洗。方法适用性试验显示:6种标准菌株在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均生长良好,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所有企业样品均未显示抑菌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注射用生长抑素无菌检查方法科学可靠,解决了企业间方法不统一的问题,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标准化依据,为其他多肽类激素药物的无菌检查方法提供参考。
药品评价
环硅酸锆钠治疗血液透析伴慢性高钾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毛盼盼, 安兴宇, 宋沧桑, 李兴德
2025, 42(4): 290-294. doi:
magtech-2024-10-15-00001
摘要
(
null
)
PDF
(403KB) (
1
)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伴慢性高钾血症患者使用环硅酸锆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23年3~10月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血液透析伴慢性高钾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及危险因素分析。试验组采用环硅酸锆钠治疗,对照组实施低钾饮食治疗,观察2组降钾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有效性方面:治疗后,试验组血钾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且50%患者的血钾值能够稳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指标2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是否服用RAASI药物、透析龄以及肌肝水平是影响环硅酸锆钠降钾效果的危险因素。安全性方面: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高钾血症患者实施环硅酸锆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钾浓度且安全性较好,使用时应注意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丙戊酸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鲁赛娟, 王国徽, 张函舒, 李兴德, 毛盼盼, 宋沧桑
2025, 42(4): 295-299. doi:
magtech-2025-06-17-00001
摘要
(
null
)
PDF
(1576KB) (
1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丙戊酸(VPA)治疗乳腺癌(B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GeneCards、 DrugBank、PharmGKB 3个在线数据库检索VPA相关靶点,基于GeneCards、PharmGKB数据库筛选BC相关的基因靶点,经 Venny 2.1.0 取交集,相关数据导入 STRING 数据库,构建 PPI 网络,使用 Cytoscape 3.9.1 软件将其可视化,并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GO 和 KEGG对交集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筛选出VPA与BC的交集靶点有209个,核心靶点8个,富集得到相关的信号通路有癌症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铂类药物耐药性等。结论:VPA与BC作用的潜在靶点MAPK3、ESR1、CREBBP、HDAC1、HIF1A、TP53,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Fox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铂类药物耐药性等有关。研究表明,VPA可通过多个成分、多个靶点、多条途径调节机体免疫。
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刘缦缦, 裴晓杭
2025, 42(4): 300-305. doi:
magtech-2025-05-27-00002
摘要
(
null
)
PDF
(456KB) (
1
)
目的:评估阿扎胞苷(Azacitidine, AZA)联合维奈克拉(Venetoclax, VEN)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例老年初治AML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接受AZA+VEN治疗,主要终点为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细胞恢复率(CR/CRi),次要终点包括总缓解率(ORR)及微小残留病灶(MRD)阴转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中位治疗3个周期,CR/CRi率51.22%(21/41),ORR达63.41%(26/41);首周期治疗CR/CRi率为43.90%,61.90%的患者在1~2个周期内实现MRD转阴。多因素分显示,年龄≥75岁、血红蛋白(Hb)≥80 g·L-1、ASXL1基因突变和不存在TP53基因突变是患者获得治疗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中位随访10.6个月,1年总生存期(OS)为55.39%。初诊原始细胞≥50%、TP53突变及未达CR/CRi与OS缩短显著相关(P<0.05)。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均出现Ⅲ~Ⅳ级血液学毒性,非血液学毒性以肺部感染最常见,1例患者因重症感染死亡。结论:AZA联合VEN治疗老年初治AML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控。年龄、Hb、ASXL1/TP53突变可预测疗效,原始细胞负荷、TP53异常及缓解状态是重要预后指标。
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T2DM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影响
罗政委
2025, 42(4): 306-310. doi:
magtech-2025-05-27-00001
摘要
(
null
)
PDF
(367KB) (
1
)
目的:评估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功能及炎症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T2DM患者(效应量d=0.8,α=0.05,β=0.2),分为对照组(阿卡波糖+二甲双胍,n=46)和试验组(联用利拉鲁肽,n=46)。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FPG、HbA1c)、血脂指标(TG、TC、LDL-C、HDL-C)、胰岛功能参数(HOMA-IR、ISI、HOMA-β)以及炎症(NLRP3)与氧化应激指标(MDA、GSH-PX、SOD)的变化,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48% vs 78.2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HbA1c、TG、TC、LDL-C均降低而HDL-C升高,且试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试验组胰岛功能改善更明显:HOMA-IR降低幅度更大,ISI及HOMA-β升高幅度更大(均P<0.05)。此外,试验组炎症指标(NLRP3)和氧化应激指标(MDA)降低幅度,以及抗氧化指标(GSH-PX、SOD)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能更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并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同时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且安全性良好。
基于关联规则的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闫沛沛, 朱振兴, 刘永新, 陶继阳, 李克
2025, 42(4): 311-314. doi:
magtech-2025-05-09-00001
摘要
(
null
)
PDF
(748KB) (
1
)
目的:通过对郑州市某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该药物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从医院HIS数据库中提取5年内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相关信息,应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中网状分析和Apriori算法进行“药品-药品”和“药品-类别”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用于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涉及使用科室16个,中医证候诊断217个;临床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较多,联合单药品种主要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等,联合药物类别主要为抗感染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在临床上存在用药风险,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使用,建立相关使用规范,加强用药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管理研究
云南省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关键环节质控管理专家共识
宋沧桑 李兴德 吴晖 包金颖 陈 洁 陈 沫 陈云武 陈镜宇 法艳梅 冯 蓉 方甜甜 何 瑾 黄 健 何大方 和爱琼 贾俊琴 罗碧燕 李惠英 陆 维 刘 璐 罗 新 李坤艳 刘苗苗 麻琳瑜 毛盼盼 聂彩霞 宋 芳 台琪瑞 武丽锳 王慧铃 王海秀 邬梅仙 杨金有 杨子萱 杨亚彬 杨焕芝 张红银 张 敏 张进唯 张天吉
2025, 42(4): 315-320. doi:
magtech-2025-01-26-00004
摘要
(
null
)
PDF
(943KB) (
1
)
第二类精神药品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特殊管理药品,其不规范使用存在显著的成瘾风险与流弊隐患。当前我国虽已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管体系,但针对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仍存在空白。为规范云南省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精细化、标准化、同质化管理,本编写组在系统梳理前期调研数据、整合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开展多轮专家咨询与论证,围绕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关键环节质控要点,主要内容包括第二类精神药品在医疗机构使用的管理组织架构、相关人员培训与授权机制及重点环节(如处方开具、调配、储存及使用)的规范化管理3个方面内容,最终形成《云南省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关键环节质控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的创新性在于首次建立省级层面的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关键环节质控指标体系,旨在为云南省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及管理的同质化、规范化提供科学指导。
海南省临床急需进口药品首次申报常见问题分析
黄冬强, 白凯文
2025, 42(4): 321-324. doi:
magtech-2025-07-18-00001
摘要
(
null
)
PDF
(336KB) (
1
)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在现代产业体系中要求提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水平。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背景下,本研究对海南省2022—2024年临床急需进口药品首次申报情况进行梳理,对申请书、资质证明文件、拟进口药品的使用计划文件、专家信息等模块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常见问题表现为资料缺失、资料不明确、资料矛盾、合规性不足4个方面。针对申报资料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海南省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监管实际,从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角度出发,监管部门可通过推进申报资料标准化模板的建立实施、构建长效化互动机制等方面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医疗机构可通过建立标准化文件体系、完善申报全流程管控等方面充分发挥申报主体责任,主动提升申报资料质量,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同向发力,赋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