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4年 41卷 5期 刊出日期:2024-10-28
全
全选
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医疗器械审评科学
美国FDA医疗器械创新审评机制研究
彭谱1, 朱传清1, 朱鹏志1, 张世庆2, 仉琪2
2024, 41(5): 337-345.
摘要
(
69
)
PDF
(572KB) (
69
)
目的:解读美国FDA医疗器械审评机制,特别是创新审评审批的运行情况,为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阐述美国FDA监管政策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分析美国FDA与我国医疗器械创新监管上的异同。结果: 美国FDA医疗器械监管创新措施能够保障监管决策的可靠性,促进创新的医疗器械进入市场,也有利于加强外部合作,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结论: 结合美国FDA医疗器械审评机制,优化我国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加快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
中国与欧盟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要求对比及分析
孙克英, 金若男
2024, 41(5): 346-348.
摘要
(
33
)
PDF
(269KB) (
30
)
风险管理是贯穿于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活动,对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和欧盟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中风险管理的要求,发现两者的异同点,为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工作提供参考。
医疗器械延续注册审评概述
杨策1, 王晓楠1, 刘志琦2, 董小楠1, 苗晶晶1, 王玉姬1
2024, 41(5): 349-351.
摘要
(
57
)
PDF
(260KB) (
34
)
延续注册是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当中的重要一环,在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相继发布和实施的背景下,延续注册的资料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主要介绍了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延续注册(不含上市后需要继续完成的工作)资料要求以及审评主要关注点。
评价技术与方法
高效凝胶色谱联用质谱法快速鉴定
盐酸头孢吡肟中的聚合物
张夏, 刘颖, 李进, 宁保明, 胡昌勤
2024, 41(5): 352-357.
摘要
(
28
)
PDF
(1063KB) (
22
)
目的: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联用质谱法推断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中聚合物的结构。方法:采用TSK gel G2000SWxl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柱,以5 mM甲酸铵溶液-乙腈(95∶5)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 ℃。在正离子模式下获取各聚合物杂质的质谱数据,结合头孢类抗生素聚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降解反应原理,解析相关聚合物的结构。结果:推断出4种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2个是头孢吡肟二聚体杂质,另外2个是三聚体杂质,其中三聚体杂质为首次报道。结论: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联用质谱技术,可快速推断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中的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可为其他头孢菌素聚合物的分离、鉴定及产品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不同厂家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中
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测定及评价
史天智, 邓思维
2024, 41(5): 358-361.
摘要
(
40
)
PDF
(501KB) (
34
)
目的:基于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为药品质量控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ela Venusil MP C18(250 mm×4.6 mm,5 μm),以2.4 mmol·L-1柠檬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4 nm,柱温为30 ℃,进样量20 μL。结果:在试验条件下,5-羟甲基糠醛在0.5 μg·mL-1~15 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0。方法检出限为18 ng·mL-1,定量限为60 ng·m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0.14%~101.79%。结论:建议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的标准中应考虑建立5-羟甲基糠醛检查项,为生产企业改进工艺提供参考。
UPLC-MS/MS法测定坎地沙坦酯原料药及
片剂中3种遗传毒性杂质的含量
吴月霞, 杨秋红, 陈杰
2024, 41(5): 362-367.
摘要
(
27
)
PDF
(916KB) (
15
)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法)快速测定坎地沙坦酯原料药及片剂中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3-硝基苯甲酸乙酯、2-氰基-4′-溴甲基联苯和2-[(2-氰基联苯-4-基)甲基]氨基-3-硝基苯甲酸乙酯3种遗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色谱柱(2.1 mm×100 mm,2.7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55∶4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柱温30 ℃; 进样体积5 μL。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检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种目标杂质均在0.1~2.0 μg·mL-1浓度范围内(相当于主成分的0.002%~0.04%水平; 3种目标杂质限度为0.02%,总量限度为0.06%)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1); 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6~107.5%, RSD为0.3~2.2%。检测限分别为0.000 4~0.15 ng·mL-1,定量限分别为0.001~0.51 ng·mL-1,基本满足目标杂质的检测灵敏度要求。经检验,6批次样品中,3种杂质含量均不超过定量限浓度,均符合规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在规定限度范围内呈线性响应,分析时间短至8 min,可为研究其他药物中此类杂质提供参考。
滇紫草中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含量分析
昝珂1, 金红宇1, 于健东1, 杨铭2, 赵磊3
2024, 41(5): 368-371.
摘要
(
15
)
PDF
(374KB) (
15
)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法分析滇紫草中印美定、石松胺、蓝蓟定及其氮氧化物的含量。方法:采用沃特世HSS T3(长度100 mm、直径2.1 mm,粒径1.8 μm)为色谱柱,以各含0.05%甲酸的乙腈水系统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进样量为1 μL;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结果:滇紫草中4种成分分别在0.972~97.2 ng·mL-1、0.988~98.8 ng·mL-1、1.024~102.4 ng·mL-1、0.996~99.6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回收率分别为93.5%、89.2%、88.1%和85.4%,RSD分别为3.5%、4.2%、3.2%和4.3%。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性好,可用于滇紫草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类成分的检测。
药物研究
氯胺酮及其衍生物的抗抑郁研究进展
赖增燕1, 钱妍1, 赵春景1, 邹品文1, 蒋为薇1, 龚雪3, 4, 毛强1, 2
2024, 41(5): 372-376.
摘要
(
22
)
PDF
(428KB) (
35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快感缺失,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单胺类抗抑郁药物为主,但这类药物起效慢、治愈率低、复发率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氯胺酮及其对映异构体具有快速而持久的抗抑郁作用,且艾司氯胺酮已经被国内外批准用于治疗成人难治性抑郁患者。同时,研究还发现氯胺酮的代谢物可能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机制的关键步骤,如S-去甲基氯胺酮、(2R,6R)-羟基去甲氯胺酮、(2S,6S)-羟基去甲氯胺酮等代谢物具有抗抑郁作用。然而,氯胺酮及其衍生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不清。本文旨在总结氯胺酮及其衍生物(氯胺酮的对映异构体和活性代谢物)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以期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为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UGT1A6基因多态性对癫痫患者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的Meta分析
毛盼盼1, 宋沧桑1, 李兴德1, 张函舒1, 王国徽1 , 马雪娇1, 杨艳梅2
2024, 41(5): 377-383.
摘要
(
13
)
PDF
(2203KB) (
7
)
目的:探讨UGT1A6 A541G、A552C基因多态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24年4月,收集UGT1A6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文献,提取数据与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999例癫痫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UGT1A6 A541G基因中,除AG vs GG[MD=0.16, 95%CI(-0.39, 0.70), P=0.50]外, AA vs AG[MD=0.53, 95%CI(0.32,0.75, P<0.000 01],AA vs GG[MD=0.67, 95%CI(0.10, 1.23), P=0.02],AA vs AG+GG [MD=0.61, 95%CI(0.45, 0.76)P<0.000 01],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癫痫患者UGT1A6 A541G AA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高于AG型或/和GG型。在UGT1A6 A552C中,除AC vs CC [MD=0.21, 95%CI(-0.31, 0.74), P=0.43]外,AA vs AC [MD=0.90, 95%CI(0.77, 1.03), P<0.000 01],AA vs CC [MD=0.90, 95%CI(0.77, 1.03), P<0.000 01],AA vs AC+CC [MD=1.58, 95%CI(1.07,2.10), P<0.000 01],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UGT1A6 A552C AA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高于AC型或/和CC型。结论:癫痫患者UGT1A6 A541G和A552C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且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
原研与仿制伏立康唑注射剂的 血药浓度对比与疗效分析
杨丹, 王漪檬, 李巧艳, 马爱玲
2024, 41(5): 384-387.
摘要
(
23
)
PDF
(321KB) (
20
)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原研和仿制注射剂的血药浓度差异对住院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瑞美实验室管理系统(LIS),查询收集某院使用伏立康唑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住院患者病例,应用Excel 软件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伏立康唑原研药血药浓度在 >5.0 μg·mL-1所占比例最高(55.81%),仿制药血药浓度在(0.5~5.0)μg·mL-1所占比例最高(72.53%)。原研药和仿制药均是好转率最高,且二者的治愈情况、一般情况和危重情况基本一致; 仿制药好转率(53.85%)高于原研药(44.19%),原研药死亡率(9.30%)高于仿制药(1.10%)。二者在3个血药浓度范围的治愈率基本一致; 仿制药在(0.5~5.0)μg·mL-1范围的治愈率、好转率和一般率均优于其他两个浓度,且好转率、一般率均高于原研药; 原研药在>5.0 μg·mL-1范围的好转率和一般率均优于其他两个浓度。结论:仿制药在某院的临床使用率高于原研药,二者的疗效基本一致。伏立康唑仿制药的血药浓度更贴近有效血药浓度,原研药更易达到中毒浓度。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 枳实大鼠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陈思琦1, 2, 肖小武1, 郑洋滨1, 陈伟康1, 罗跃华1, 2, 刘地发3
2024, 41(5): 388-397.
摘要
(
18
)
PDF
(855KB) (
34
)
目的:运用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分析大鼠口服枳实后的入血成分,初步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3.0 mm×100 mm,1.8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飞行时间质谱作为检测器分析样品。通过比较枳实提取物、空白血浆以及给药血浆的图谱差异,根据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及代谢产物的中性丢失等,鉴定大鼠灌胃给予枳实提取物后的血中原形成分及其代谢产物。结果:在给药后的大鼠血清中分析表征了21个入血成分,其中15个原形成分、6个代谢产物。结论:借助UPLC-Q-TOF/MS方法鉴定了大鼠口服枳实后血清中的化学成分,初步分析了枳实的入血成分,为阐明枳实质量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药品评价
瑞马唑仑对比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 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包金颖 宋沧桑 李兴德
2024, 41(5): 398-404.
摘要
(
14
)
PDF
(2207KB) (
15
)
目的:系统性评价分析对比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系统性检索CNKI、考克兰图书馆、万方、Medreading数据库、SinoMed、RMRS文献数据库、Embase 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检索关于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始至2023年10月止,严格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了Meta分析,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合计758例。通过Meta分析,同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具有的平均动脉压[MD=2.35,95%CI(-0.66,5.36),P=0.13)]和心率[MD=-1.56,95%CI(-6.36,3.24),P=0.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马唑仑组拔管时间[MD=-4.20, 95%CI(-6.11,-2.29),P<0.000 1]更短,低血压发生率[OR=0.24,95% CI(0.06,0.94),P=0.04]、呼吸抑制发生率[OR=0.12,95%CI(0.04,0.35), P<0.0001]和心动过缓发生率[OR=0.22,95%CI(0.07,0.67),P=0.008]较丙泊酚组更低。结论: 相比于丙泊酚,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拔管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用于全身麻醉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和
骨关节炎的临床综合评价
朱蜀云1, 王欣2
2024, 41(5): 405-409.
摘要
(
24
)
PDF
(552KB) (
43
)
目的:综合评价金乌骨通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结合循证医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循证药学、药物经济学等多学科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6+1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系统性综述、网状Meta分析、临床试验数据的整合分析及文献的二次评价,对金乌骨通胶囊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综合评价。结果: 基于近20年的临床应用及大量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显示,金乌骨通胶囊在治疗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及改善骨质增生方面疗效确切,系统性分析进一步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经济学分析表明,与对照药物相比,金乌骨通胶囊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具有更优的经济性。此外,金乌骨通胶囊药性平和,能有效调节骨代谢失衡,展现出一定的临床创新性、适宜性、用药可及性。结论: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颈痹通经验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马铮然2, 杨文龙1, 候佳晨3, 杨兴伟1, 姚敬层1, 王艳1
2024, 41(5): 410-413.
摘要
(
18
)
PDF
(314KB) (
17
)
目的:观察颈痹通经验方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索颈痹通经验方是否能够改善CSR患者的疼痛及颈椎功能,降低复发率。方法: 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口服葛根汤和颈痹通经验方。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等指标。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加以处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天后,主要疗效指标:试验组McGill疼痛量表(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的评分较对照组高,试验组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较对照组低。次要疗效指标:试验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试验组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颈痹通经验方能够改善CSR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颈椎功能,能够降低复发率。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炎症反应 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周涛, 孙超艳, 闫登峰
2024, 41(5): 414-418.
摘要
(
21
)
PDF
(438KB) (
27
)
目的:深入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均持续7d。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时间、炎症因子(TNF-α、IL-6、CRP)及胰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监测不良反应(如肝功肾功能异常、肠麻痹、休克)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P<0.05); 研究组在症状缓解及胰淀粉酶恢复时间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炎症因子及胰功能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 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9.30% vs 18.60%,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疗效、康复速度更优,并发症风险较低,可为SAP的临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思路。
管理研究
乌帕替尼上市后不良反应评估:一项基于美国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
史华慧, 许志强, 季春梅
2024, 41(5): 419-423.
摘要
(
47
)
PDF
(355KB) (
32
)
目的:通过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系统数据库,挖掘与分析乌帕替尼上市后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AE)信号,为其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从FAERS数据库提取2019年第3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 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 PRR)对乌帕替尼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信号挖掘与分析。结果:共提取了28 743份以乌帕替尼为首要怀疑的不良事件报告,检测出315个阳性信号,涉及20个系统器官分类( System organ class, SOC)。阳性信号涉及SOC主要为“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及“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报告频次前5位的信号的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s, PT)为疼痛、COVID-19、肢体疼痛、肌肉骨骼强直、尿路感染。信号强度较高但说明书未记载的信号有握力减弱、腕管综合征、肌腱断裂、肌肉骨骼强直、白内障等。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对应的PT主要为COVID-19、感染性肺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等。结论: 临床使用乌帕替尼时,除需关注疼痛、感染等常见不良事件及说明书未提及的新不良事件外,还应重视严重感染、心脑血管意外、肺栓塞等严重不良事件结局检出的信号。
贝伐珠单抗眼部用药相关不良事件回顾性研究
孙冠男1, 陈礼怡2, 何明珠2, 张焜2, 颜久兴2
2024, 41(5): 424-428.
摘要
(
23
)
PDF
(455KB) (
18
)
目的:挖掘并分析贝伐珠单抗超说明书用于新生血管性眼科疾病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基于FAERS数据库,收集2013~2023年间贝伐珠单抗眼部用药的ADE报告,应用比例失衡法挖掘ADE信号。结果: 共收集ADE报告1 612例,主要涉及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发现不良反应首选语(PT)3 014个,显著风险集中于眼器官疾病与感染,且受玻璃体注射方式、制剂特性、给药形式及剂量影响。结论: 贝伐珠单抗超说明书用于眼部疾病时,需密切关注其ADE。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