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谭初兵, 高梅, 王洪庆等. 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的筛选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1, 第27卷(1):75-78. [2]张冉, 戴瑛, 程新锐等. 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中成药杂志, 2006, 第28卷(10):1479-1481. [3]赵艳, 于昕, 时丽丽等. 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J]. 药学学报, 2012, 第47卷(5):604-608.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035-1038.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97-398. [6]曾岗, 李慧敏. HPLC-ELSD法测定消栓通络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J]. 中南药学, 2012, (1):16-19. [7]叶荣飞, 石森林, 高敏. HPLC法测定消栓通络软胶囊中丹参素[J]. 中草药杂志, 2009, 第40卷(6):911-912. [8]苟小锋, 索志荣, 曹炜等. 消栓通络片中3种酚酸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J]. 药物分析杂志, 2005, (10):1215-1218. [9]叶晓萍. 消栓通络片中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及质量控制[J]. 惠州学院学报, 2014, (3):27-30. [10]王忠元, 胡春丽, 高瑞芳等. RP-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消栓通络片中4种成分的含量[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2, 第29卷(12):942-947. [11]黄世超, 瞿海斌. 丹酚酸B稳定性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5, 第32卷(5):644-648. [12]朱金墙, 闫晨, 康立源. 丹酚酸B的稳定性及其降解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 第17卷(12) [13]王金军, 林琳, 李景令等. 丹酚酸B水解生产丹参素的工艺优化[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 第27卷(4):715-719,751. [14]ZHU J, CHEN H Q, BAI P, et 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salvianolic acid B’s aqueous solution [J]. Chin Tradit Patent Med(中成药), 2009, 31(4): 541-544. [15]张军, 王凤云, 詹丽玲, 等. 丹参药材提取液中丹酚酸 B 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J].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10): 789-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