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预告-中国药物评价专题征稿启事
《中国药物评价》2020年专题征稿启事
《中国药物评价》杂志(ISSN 2095-3593、CN 10-1056/R)系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主办的医药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于2012年5月创刊,特邀沈阳药科大学杨悦教授担任执行主编,由国内一流医药学专家、药物评审专家组成编委会。本刊一直致力于上市药品的评价研究,旨在依据国际先进的药品监管科学理论与应用进展,聚焦监管机构、企业、临床一线医药专业人员开展的药物评价研究和实践成果,为药品监管决策、药企开展药品上市后评价、一致性评价、再评价等工作,以及为临床一线医药专业人员的用药决策提供参考。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已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新法突出体现鼓励创新与严格监管,着眼于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提高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监管部门科学监管水平乃至整个医药行业发展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2020年《中国药物评价》紧紧围绕新修订《药品管理法》中涉及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新药研制与利用、审评审批制度创新、药品上市后监管等重点领域,聚焦药品评价研究和政策的热点问题,特别关注监管科学与应用、中药技术评价与标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真实世界证据研究等,并为此设立专题面向全球征集论文。具体内容如下:
一、征稿主题:
(一)药品与器械监管科学与应用研究
1. 监管科学理论与学科建设研究
2. 国际前沿监管科学理念、行动及计划研究
3. 创新的监管科学工具、方法和标准研究
包括生物标志物、适应性临床试验设计、安全评价与标准等工具、方法和标准的建立探讨与研究。
4. 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先进疗法监管问题研究
5. 药品监管制度与实施问题研究
(结合新修订《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
6. 药品风险评估与质量控制研究
(二)中药技术评价与标准
1. 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研究
2. 新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3. 中药及中药材质量控制与鉴定研究
4. 中药安全性与再评价
5. 中药真实世界证据评价方法研究
(三)真实世界证据应用于上市监管决策和医保准入决策研究
1. 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学
2. 中国真实世界数据平台建立与RWE来源拓展研究
3. RWE在药品和器械监管决策中的应用
4. RWE与药品上市后再评级(包括对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5. 医保支付决策中RWE应用问题研究
(四)药物临床综合评价研究
1. 探索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方法、路径
2. 临床综合评价的内容、方法研究
3. 医疗大数据在临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4. 临床综合评价与用药决策
5. 临床综合评价对医药政策和决策支持研究
二、审评与录用
不同专题投稿将分别由特约专题组稿人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择优录用,择期在《中国药物评价》杂志上发表。录用论文作者将免费获得《中国药物评价》当期杂志2本。
特约专题组稿人:
专题1-- 药品与器械监管科学与应用研究:杨悦教授
专题2-- 中药技术评价与标准:雷海民教授
专题3-- 真实世界证据应用于医药政策和监管决策研究:吴晶教授
专题4-- 药物临床综合评价研究:朱珠教授
三、投稿须知
1. 截稿日期 2020年5月1日~12月30日
2. 投稿要求
(1)稿件选题应符合上述4个专题领域研究范围,力求新颖、有创新或独特视角,应具学术性、前瞻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2)稿件务必论点鲜明、论据(数据)可靠、结论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精炼,须附中英文摘要,引用资料请附参考文献,论文总字数5000-8000字为宜。
(3)稿件请用Word排版。论文中的外文字母和符号的大小写、斜体、上下角标等均应准确、清晰,论文中出现的数据、结构式、公式、符号、参考文献等请仔细核对,避免出错。
(4)所投稿件若属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或属科技攻关项目/课题,或获科技成果奖,请在投稿时注明具体课题/项目/奖项名称和编号。
3. 投稿方式
请登陆www.zgywpj.cn,点击“作者投稿”进行注册并投稿。在网站投稿步骤“稿件类别”-“选择稿件类型”中选择“**专题征文投稿”类别即可,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发送收稿通知。
4. 联系方式
编辑部电话:88331903、88331991 E-mail:zgywpj@163.com
专家简介:
杨悦,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院兼职教授。我国第一位药事管理方向药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主要从事药品法规政策与监管科学研究。深度参与《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修订和制定工作。参与国务院44号文和中办国办42号文件等重要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文件中制度设计的论证和评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宣讲团成员。E-mail:Yyue315@vip.126.com
雷海民,男,中药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药学院院长。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系统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监管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精准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创新团队负责人。
研究方向:中药先导化合物发现与开发、中药药性与配伍理论的物质基础内涵研究
科研情况:先后主持“国家863课题”、科技部重大新药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十余项。①基于“中药源头创新”思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以“配伍法则·拼合-络合原理”为指导的药物发现模式,融合传统配伍增效减毒法则和现代药物设计原理,围绕“中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开发研究方向”,以“西黄丸”等经典方药为研究对象,获得新化合物40余个及结构修饰新化合物1000多个;集成中药天然寡肽发现、合成和寡肽偶联药物设计,已建立系统的药效组分发现与评价模式。②创新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阐明中药复方功效成分自组装形成超分子,揭示中药复方新型物质基础,诠释中药药性和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以通讯作者在ACS Nano (IF=13.9)、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F=8.4)、药学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篇;指导学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北京市一等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新奥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18项,累计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0余人次,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授权10项,其中国际PCT专利3项,国内7项,一项专利实现里程碑式转化。
E-mail:leihaimin@126.com
吴晶,女,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职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期从事药物经济学与药品政策评估研究,近几年尤其侧重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健康效用研究等。近五年发表英文论文(SSCI&SCI)21篇,中文论文60余篇,合著有《药物经济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药物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与导读》、《基本药物制度:理论与实践》等著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技术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药学会青年药学工作组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E-mail:jingwu@tju.edu.cn
朱珠,女 教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长期从事医院药学的医、教、研工作,侧重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药物利用评价与安全性评价、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等研究。现任中国药学会第24大代表,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六届主任委员,现为名誉主委。中国药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师协会患者教育委员会副主委。担任《中国药师》、《药学服务与研究》、《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和《中国药物评价》副主编。担任《中国药学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已在国外专业期刊及国内统计源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40余篇,参与40余部著作的编写和翻译。E-mail:zhuzhu@pumc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