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1年 38卷 1期 刊出日期:2021-02-28
全
全选
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理论与方法前沿
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主题和合作情况分析
杨珂璐, 胡志伟, 刘明, 高亚, 史黎炜, 肖月, 田金徽,
2021, 38(1): 1-7.
摘要
(
205
)
PDF
(1021KB) (
265
)
的:分析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的研究主题和合作情况,为我国卫生技术评估体系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HTA相关文献,并使用VOSviewer 1.6.11对期刊、国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分析,并生成社会网络分析图、时间图和密度图。结果:共纳入发表于1969—2019年的11 140篇文献,发表在1 974个期刊中,共涉及22 427名作者,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约克大学。共提取8 485个关键词,其中生物医学技术评估(biomed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和高成本技术(high cost technology)是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关键词,质量调整寿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s)、抗肿瘤药物(antineoplastic agents)、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和访谈(interview)是近几年新兴的关键词。通过对出现频次前200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6个研究主题:HTA的相关概念与政府决策(最大聚类);HTA方法学研究;诊断性技术的HTA;HTA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及效果;肿瘤领域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结论:HTA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及其研究机构,最主要的研究热点是HTA与政府决策,卫生经济学、抗肿瘤药物的HTA以及质性研究则是近期研究较为集中的领域。
GRADE在卫生技术评估中应用的实例解析
杨珂璐, 胡志伟, 刘明, 高亚, 史黎炜, 肖月, 田金徽,
2021, 38(1): 8-13.
摘要
(
229
)
PDF
(365KB) (
458
)
对GRADE在卫生技术评估中应用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实例解析在卫生技术评估中使用GRADE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的方法和要点。
非晶固体分散体技术的研究现状
陈跃杰, 朱丹
2021, 38(1): 14-18.
摘要
(
353
)
PDF
(364KB) (
314
)
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是制剂研究的重要挑战。非晶固体分散体(ASD)能极大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从而改善其生物利用度,被广泛用于难溶性药物的递送。ASD的成功必须满足两点要求:良好的物理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溶出以获得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本文主要综述ASD的制备方法,表征技术,物理稳定性以及制剂设计理论,以期为ASD药物递送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药品评价
天津市新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
用药依从性与持续性分析
刘鑫, 贺小宁, 丛洪良, 卢成志, 吴晶
2021, 38(1): 19-24.
摘要
(
159
)
PDF
(410KB) (
480
)
目的:评估天津市新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二级预防期间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与持续性,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30%随机抽样数据库,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有过≥1次以ACS为主要出院诊断(ICD-10:I20.0,I21,I22),出院后30 d内有≥1次抗血小板药物处方且无任何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梗、卒中、死亡及其复合终点)的新发AC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12个月用药依从性与持续性,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识别到5 486名新发ACS患者(63.15±10.81岁;60.23%男性);出院后12个月内,患者平均依从天数占比(PDC)为39.17%±29.25%,仅有10.94%的患者依从用药,90.08%的患者发生抗血小板药物中断,平均持续用药天数为103.89±110.27天;男性、入组期间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及入组住院天数较长的患者依从性和持续性更好;另外,基线使用过钙通道阻滞剂的患者依从性更差,使用过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持续性更差。结论:天津市新发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持续性较差;男性、入组住院期间接受了PCI手术以及入组住院天数较长的患者更加依从并持续用药。
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
抗凝疗效的影响
王威丽, 张阳, 李兴德, 毛盼盼, 张函舒, 宋沧桑,
2021, 38(1): 25-29.
摘要
(
260
)
PDF
(370KB) (
254
)
目的:分析探讨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抗凝疗效的影响,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精准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昆明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住院期间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84例临床信息,并根据是否进行CYP2C9 (1075A>C)、VKORC1 (1639 G>A) 基因检测分为个体化用药组 (试验组) 和传统给药组 (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国际化标准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4的例数、维生素K1使用例数明显减少 (P<0.05)。两组间华法林相关出血例数、INR平均检测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个体化用药,能够提高患者的抗凝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保障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疗效
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焕芝, 李志伟, 夏金凤, 高梦婷, 陈国兵, 张惠锋
2021, 38(1): 30-33.
摘要
(
300
)
PDF
(304KB) (
360
)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使用伏立康唑并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资料,评价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疗效,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6例患者感染位于肺部的为74.5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3.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伏立康唑使用天数和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影响伏立康唑疗效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伏立康唑使用天数是影响其疗效的保护因素,低蛋白血症是影响其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伏立康唑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治疗疗程要充足,低蛋白血症影响患者预后,临床治疗中应及时纠正。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
急性脑梗死安全性、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陈天
2021, 38(1): 34-39.
摘要
(
299
)
PDF
(1237KB) (
449
)
目的:系统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纳入所有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个研究,1 842例患者,924例患者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918例接受阿替普酶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OR=3.95,95%CI[2.89,5.38],P<0.000 01)、Barthel 指数生活能力评价(BI)(MD=9.01,95%CI[4.33,13.70],P<0.000 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9.00,95%CI[4.90,13.09],P<0.000 1),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降水平(MD=-2.00,95%CI[-2.62,-1.38],P<0.000 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3.37,95%CI[-5.63,-1.11],P<0.000 01)。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优于阿替普酶,且安全性较好。
药物研究
壮药制剂痛风立安颗粒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赵湘培, 黎丽, 李运容, 滕红丽
2021, 38(1): 40-43.
摘要
(
320
)
PDF
(317KB) (
335
)
目的: 观察ICR小鼠经口灌胃给予痛风立安颗粒后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为其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参照经典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按40 mL·kg-1经口灌胃给予痛风立安颗粒,在给药后0~4 h内密切仔细观察并记录各组动物的中毒表现和特点、毒性反应出现和恢复时间以及死亡情况等,连续观察14 d。分别于给药当日给药前及给药后第4天、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对动物进行称重,并记录动物体重变化。结果:痛风立安颗粒各剂量组动物毒性反应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拉稀便、俯卧以及死亡,其中痛风立安颗粒Ⅰ、Ⅱ、Ⅲ、Ⅳ组(103.6 g生药·kg-1、120.4 g生药·kg-1、142.8 g生药·kg-1、168.0 g生药·kg-1)分别出现0/10、0/10、3/10、5/10动物死亡。给药后第2~14天各剂量组存活动物未见明显异常和死亡,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死亡动物和计划解剖动物各器官表面和切面均未见明显异常情况。结论:动物给药后的主要急性毒性反应为拉稀便、运动减少、俯卧以及死亡,提示其可能毒性靶器官为胃肠道等,其最大耐受量(MTD)≤120.4g生药·kg-1,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拟用剂量的99倍(按公斤体重计算)及13倍(按体表面积计算)。
评价技术与方法
盐酸乙胺丁醇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的比较研究
张耀文, 刘慧颖, 王铁军, 孙苓苓,
2021, 38(1): 44-47.
摘要
(
169
)
PDF
(425KB) (
459
)
的:比较自研盐酸乙胺丁醇片与国外原研药在4种不同pH的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行为,为完善盐酸乙胺丁醇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931第二法(桨法),转速为50 r·min-1(45~60 min转速为250 r·min-1),分别以水、pH 1.2盐酸溶液、pH 4.0和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溶出介质体积为900 mL;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乙胺丁醇含量,并计算累积溶出度,绘制溶出曲线;采用相似因子(f2)法评价溶出曲线的相似度。结果:在4种不同pH的溶出介质中,自研和原研盐酸乙胺丁醇片溶出行为基本一致,f2均大于50。结论:自研盐酸乙胺丁醇片在4种溶介质中均可以完全释放,与原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均相似,能确保二者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关键词]
消栓肠溶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王海波, 赵佳丽, 王晓伟
2021, 38(1): 48-51.
摘要
(
234
)
PDF
(436KB) (
333
)
目的:提高消栓肠溶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修订消栓肠溶胶囊中赤芍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HPLC-ELSD法测定消栓肠溶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特征斑点明显,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黄芪甲苷在0.103 8~1.557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430 2 X+4.996 8,γ=0.999 2;平均回收率为100.6 %,RSD为1.5 %。结论:该方法专属性高,重复性良好,可作为消栓肠溶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
UPLC法测定度鲁特韦有关物质含量
孙宝丹, 应俊, 王忠美, 左莉
2021, 38(1): 52-58.
摘要
(
100
)
PDF
(916KB) (
346
)
目的:建立测定度鲁特韦原料药有关物质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2.1 mm×150 mm×1.7 μm),流动相:10 mmol·L-1甲酸铵溶液(pH=2.5)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15 min,流动相B 20%~80%,柱温30 ℃,流速0.28 mL·min-1,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46 nm。结果:度鲁特韦与各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均>1.5;杂质A~D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8 ng·mL-1和25 ng·mL-1;度鲁特韦浓度和杂质A~D浓度在相应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8;杂质A~D加样回收率均在80.0%~120.0%之间,RSD<5.0% (n=9),度鲁特韦含量准确度结果在99.0%~101.0%范围内,RSD<0.2% (n=9),3批原料药含量结果分别为99.79%,99.77%,100.03%,杂质A分别为0.10%,0.10%,0.11%,杂质B、C均未检出,未知单杂均小于0.05%,总杂分别为0.15%,0.13%,0.1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PLC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作为度鲁特韦原料药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控制方法。
HPLC法同时测定喘嗽宁片中橙皮苷和黄芩苷的含量
马晓静, 程焱, 赵艳
2021, 38(1): 59-61.
摘要
(
259
)
PDF
(379KB) (
350
)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喘嗽宁片中橙皮苷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ydrosphe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1,进样量为5 μL。结果:黄芩苷、橙皮苷分别在:117.12~702.72 ng、64.42~386.52 ng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12%、96.24%。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喘嗽宁片中橙皮苷和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GC-MS/MS方法测定卷柏中66种农药残留
霍甜甜, 李彦超, 周宁, 郑晓珂
2021, 38(1): 62-69.
摘要
(
285
)
PDF
(435KB) (
900
)
目的:建立同时分析测定卷柏中66种农药残留的GC-MS/MS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管净化,氮吹浓缩,定容后过滤。采用GC-MS/MS联用法测定卷柏中的农药残留量。结果:在实验条件下,66种农药组分能很好地分离检测,在相应的测定范围4.8~25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各成分的检出限均在0.000 5~0.005 mg·kg-1之间,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69.0%~125.7%之间,RSD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可用于对卷柏的农药残留测定。
药物经济学评价
2种方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
及药物经济学评价
陶兴茹, 刘晓玲, 段彦彦, 汤昱
2021, 38(1): 70-73.
摘要
(
256
)
PDF
(335KB) (
248
)
目的:探讨2种不同方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1~12月进行治疗的4~6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42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69例,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B组151例,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分析患儿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成本效果(C/E)、敏感性。结果: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4%、93.37%,A组稍高于B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间患儿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C/E分别为19.72和23.53,△C/△E为-144.23,A组C/E低于B组;当药品价格下降10%时,A组和B组C/E分别为19.00和22.47,△C/△E为-130.23,A组C/E低于B组。结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效果较好,药物经济学价值较高。
ARB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张丽丽, 宋沧桑, 张阳, 李兴德, 毛盼盼, 张函舒
2021, 38(1): 74-78.
摘要
(
227
)
PDF
(356KB) (
368
)
目的: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济学评价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用药指导方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对2006—2015年ARB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济学评价文献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9组给药方案中有7组包含厄贝沙坦,总有效率分别为72.7%、93%、83%、72.7%、83.3%、83.3%及80.6%,C/E分别为2.33、2.2、7.91、2.21、7.91、7.91及7.93。有2组进行最小成本分析及ΔC/ΔE比值计算后的结果显示,厄贝沙坦成本最低且ΔC/ΔE比值最小。有3组在经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厄贝沙坦的成本-效果更好。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厄贝沙坦是ARB类药物中成本-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国内的成本分析范围过于单一,敏感度分析的变量过少,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分析。
药物管理
医疗机构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标准实践研究
刘泽干, 蔡蒋帆, 马俊龙, 李海平, 唐莉, 张澈
2021, 38(1): 79-84.
摘要
(
266
)
PDF
(378KB) (
762
)
目的:建立机构内部的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标准,规范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工作。方法: 根据质量控制实施阶段及侧重点,对质控进行分类;制定以项目启动质控细则及知情同意书、筛选入选表、研究者文件夹等单元模块质控细则,并依照已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实施质量控制。结果: 制定以质控分类、质控标准细则、质控流程、质控问题判定为内容的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标准;依照标准实施了26次质控检查,共查找出问题327条,未发现重大问题,其中主要问题8条,次要问题87条,一般问题232条。结论: 制定的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标准具有较强的实施操作性,能有效规范临床试验质控行为,具有一定实践和参考价值。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