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0年 37卷 6期 刊出日期:2020-12-28
全
全选
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理论与方法前沿
博弈论视角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制药企业
与监管者的决策行为研究
李勇, 邢影影
2020, 37(6): 405-410.
摘要
(
153
)
PDF
(550KB) (
357
)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仿制药企业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监管部门为提高仿制药质量出台了多项政策,而政策执行效果好坏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及其相互影响。本文基于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对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展前、后,制药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决策行为进行理论探讨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GRADE在卫生技术评估中的应用
杨珂璐, 葛龙, 刘明, 高亚, 史黎炜, 肖月, 田金徽,
2020, 37(6): 411-416.
摘要
(
263
)
PDF
(579KB) (
1069
)
卫生技术评估的提出和实施对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质量和效率有极大的推进作用。随着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方法学的不断完善,在卫生技术评估中应用GRADE进行证据质量分级也逐渐增多。本文旨在介绍卫生技术评估和GRADE的定义和原理,并分析GRADE在卫生技术评估中应用的步骤和要点,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药物研究
诱变剂二甲肼对PC12细胞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史宁, 郭宏举, 耿帅, 常李荣
2020, 37(6): 417-421.
摘要
(
251
)
PDF
(549KB) (
304
)
目的:研究二甲肼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二甲肼分别以600、700、800、900、1 000 μmol·L-1浓度为作用剂量,与PC12细胞孵育48 h后,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二甲肼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彗星实验技术检测PC1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流式细胞术考察细胞凋亡。结果: 二甲肼作用PC12细胞48 h后对其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表明,二甲肼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流式细胞结果显示,二甲肼可诱导细胞凋亡。以上作用均具有浓度依赖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二甲肼能够显著抑制PC12细胞增殖,损伤细胞DNA,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和细胞内过氧化有关。
通关散对大鼠长期毒性和毒代动力学研究
李欣, 冯群, 赵涛, 肖敏, 荆凡波, 周长凯, 姚景春,
2020, 37(6): 422-427.
摘要
(
194
)
PDF
(781KB) (
223
)
目的:评价通关散对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及毒代动力学,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28 d给大鼠灌胃和鼻腔给予不同剂量的通关散,观察其给药期和恢复期大鼠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变化,检测血常规、血生化指标,观察主要脏器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称取心、肝、脾、肾等脏器,计算脏脑系数。首次和末次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对各组大鼠静脉取血,用LC-MS/MS法测定血浆内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DAS软件拟合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大鼠连续28 d给予0.125~1.25 g·kg-1通关散(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1.8~18倍),进行毒性的比较研究,发现鼻腔和灌胃给药大鼠状态正常,体重、摄食量正常,尿液学、血液学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各脏器外观正常,主要脏器的脏脑系数在正常范围内,眼科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鼻腔给药1 h后血药浓度均低于定量下限0.5 ng·mL-1,灌胃给药时的药物体内暴露量与剂量呈正相关,但不同给药方式下,大鼠血浆内均未显示有药物蓄积现象。结论: 通关散鼻腔给药和灌胃给药28 d,均未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和药物蓄积,可为临床安全剂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黄茹润, 宋沧桑, 赖泳, 张阳, 张函舒
2020, 37(6): 428-431.
摘要
(
229
)
PDF
(331KB) (
395
)
肠杆菌科细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CRE)的检出率不断增加。通过从CRE耐药现状和现阶段治疗研究进展方面介绍,提高对CRE感染的重视和控制,以期为临床治疗CRE感染提供有效的抗菌药物及联合治疗方案。
续断来源考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
代琪, 叶臻, 叶俏波, 雷蕾
2020, 37(6): 432-436.
摘要
(
391
)
PDF
(479KB) (
1543
)
目的:对续断的来源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回顾续断确定来源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总结,为续断的考证、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续断”、“川续断”、“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医学网、Pubmed、维普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整理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续断现行版药典来源是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的干燥根。川续断化学成分包含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类、生物碱类、酚醛酸类及其他成分,具有预防复发性自然流产、骨保护、神经保护、肝脏保护、抗衰老等药理作用。
PCSK9抑制剂在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
血症中的研究进展
王婷, 宋沧桑, 李兴德, 张阳, 张函舒, 王国徽
2020, 37(6): 437-441.
摘要
(
237
)
PDF
(330KB) (
479
)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18.6%,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脂质代谢异常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若未进行及时的药物干预和治疗,将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可以结合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降解而导致LDL水平升高,PCSK9抑制剂治疗FH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对PCSK9抑制剂在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评价技术与方法
维酶素片的质量评价研究
乔冲, 连莹, 仲平
2020, 37(6): 442-447.
摘要
(
327
)
PDF
(744KB) (
428
)
目的: 评价维酶素片的质量,并对质量标准进行完善。方法: 按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国家药品计划抽验的224批次样品与调研企业所得样品进行检验,通过对发酵菌种(阿氏假囊酵母菌)进行鉴定研究、特征图谱研究、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与维生素B2含量等考察,对维酶素片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224批维酶素片合格率99.1%。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维酶素片性状有较大差异,分析原因为3个原料药生产厂家使用的发酵菌种和处方均有差异;共10批次样品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存在用药安全性隐患。结论: 综合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实验,维酶素片质量总体一般。建议相关企业提高原料标准,增加黄曲霉毒素检查项,保证原料质量,提高产品安全性;建议相关企业考察并优化处方生产工艺,提高制剂质量。建议质量标准增加发酵菌种(阿氏假囊酵母菌)的鉴别项和特征图谱检查项,以确保标准可控,以及用药安全有效。
HPLC-ELSD法测定天花粉配方颗粒中
L-瓜氨酸的含量
周颖, 祝清岚, 昝珂
2020, 37(6): 448-450.
摘要
(
189
)
PDF
(369KB) (
404
)
目的:建立天花粉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L-瓜氨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 Inertsil ODS-SP柱(4.6 mm×250 mm,5 μm) 为色谱柱,水为流动相,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 270 nm; 流速为0.5 mL·min-1,载气流速为 3.0 L·min-1, 飘移管温度为115 ℃。结果: L-瓜氨酸的峰面积的对数值与质量浓度的对数值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0.05~1.00 mg·mL-1,加标回收率为97.9%,相对标准偏差为1.0%。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天花粉配方颗粒中L-瓜氨酸的定量分析。
HPLC-ELSD法测定益气补血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赵磊, 王路宏, 李文君, 孙艳涛, 昝珂, 张进
2020, 37(6): 451-454.
摘要
(
182
)
PDF
(430KB) (
568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益气补血片中黄芪甲苷含量,用于指导该药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Sepax BR-C18色谱柱 (4.6 mm×250 mm, 5 μm),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柱温30 ℃。结果:黄芪甲苷质量浓度分别在1.02~10.27 μg·mL-1 (r=0.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99%(RSD=2.00%);3批益气补血片中黄芪甲苷含量为0.101 mg/片~0.157 mg/片。同时采用原标准中的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两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建立的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益气补血片的质量控制。
HPLC法切换波长测定清瘟解毒片中多种活性成分
王冠淇, 邓忠辉, 杨志超, 邵嘉乐, 赵磊, 孙艳涛
2020, 37(6): 455-459.
摘要
(
259
)
PDF
(377KB) (
291
)
目的:利用HPLC同时测定清瘟解毒片中葛根素、芍药苷、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黄芩苷、牛蒡苷、连翘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型号为Agilent TC-C18 (4.6 mm×250 mm,5 μm );流动相组成为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葛根素、芍药苷、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黄芩苷、牛蒡苷、连翘苷、牛蒡子苷元分别在:0.040 4~4.04、0.019 4~0.778、0.000 243 6~0.024 36、0.020 9~0.836、0.021 6~0.862、0.033~1.32、0.016 1~0.644和0.025 8~1.032 mg·mL-1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测得葛根素、芍药苷、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黄芩苷、牛蒡苷、连翘苷、牛蒡子苷元的含量分别为:6.43、0.78、0.232 6、0.168、8.09、5.87、0.25和0.67 mg·g-1。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简单方便,为清瘟解毒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药品评价
基于不同标准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
用药评价与分析
赵敏, 黄承龙, 黄振光
2020, 37(6): 460-464.
摘要
(
185
)
PDF
(413KB) (
316
)
目的:基于Beers标准(2019版)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版)分析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1~6月年龄≥65岁的老年科住院患者的相关信息,分别用上述两种标准分析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利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因素,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患者278例,平均年龄(77.14±8.61)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0.42±5.04)天。依据Beers标准,178例(64.03%)患者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依据《中国老年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161例(57.91%)患者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两种标准的一致性一般,用药种类是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科住院患者PIM发生率较高,两种标准在评估PIM中均有重要参考意义,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两种标准给出用药建议,确保用药安全。
孟鲁司特钠在儿童医院门诊的使用情况分析
刘书源, 周宇雪, 赵云, 马瑞娟, 马姝丽
2020, 37(6): 465-467.
摘要
(
310
)
PDF
(271KB) (
749
)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孟鲁司特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抽取我院门诊药房2020年1~6月对有孟鲁司特钠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处方中患者年龄、剂型剂量、临床诊断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门诊含孟鲁司特钠的有效处方共8 193份。患者年龄以2~5岁居多,6个月以下患儿占0.71%;多数给予4mg的咀嚼片,约有2.58%超剂量给药,3.89%剂量不足;该药在门诊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哮喘、鼻炎等疾病的治疗。我院门诊孟鲁司特钠的使用存在超说明书用药和过度用药问题。结论: 应注意孟鲁司特钠的使用时机,根据患儿年龄为其选择合适的剂型剂量,保障临床儿童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循证医学研究
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效性和
安全性Meta分析
刘明, 施树珍, 高亚, 杨珂璐, 邵德成, 关健, 田金徽,
2020, 37(6): 468-473.
摘要
(
210
)
PDF
(979KB) (
493
)
目的:对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旨在评估滑膜炎颗粒治疗KO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8个主要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滑膜炎颗粒治疗KOA的RCT。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定,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变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 OR)为效应量,计量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为效应量(WMD, Weight Mean Difference),各效应量均提供其95%CI。结果: 纳入的7个RCT研究质量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滑膜炎颗粒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滑膜炎颗粒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及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的VAS评分变化大于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与酮基布洛芬相比,滑膜炎颗粒组不良反应率低,与安慰剂相比较滑膜炎颗粒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滑膜炎颗粒治疗KOA有效,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需要开展大样本的真实世界研究以获取更高质量的证据。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系统评价
程畅, 姜帅, 董梅
2020, 37(6): 474-482.
摘要
(
215
)
PDF
(1809KB) (
585
)
目的:综合评价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科技、Cochrane 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等数据库,同时筛查纳入的参考文献,纳入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随机对照试验(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4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采用RevMan5.3的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包括2 3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RR=1.26,95%CI(1.22,1.31),P<0.000 01]。治疗组β-HCG转阴时间[WMD=-8.44,95%CI(-9.68,-7.20),P<0.000 01]、腹痛消失时间[WMD=-8.03,95%CI(-10.57,-5.49),P<0.000 01]、阴道止血时间[WMD=-9.27,95%CI(-10.24,-8.30),P<0.000 01]及包块消失时间[WMD=-10.71,95%CI(-12.87,-8.54),P<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组在治疗异位妊娠均较单独应用甲氨蝶呤或米非司酮效果更优。但因纳入研究文献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齐,此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达托霉素治疗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疗效和
安全性网状Meta分析
周俊凝, 徐晓艳, 秦元, 宋沧桑, 张阳
2020, 37(6): 483-496.
摘要
(
352
)
PDF
(1884KB) (
582
)
目的:通过对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Skin and skin structure infections,SSSI)的治疗方法进行系统回顾和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NMA),旨在评价新型的环脂肽类药物达托霉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预先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The ClinicalTrials.gov Websit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至2020年7月31日,建立严格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应用Revman评价文献质量,筛选出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s),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及数据,应用R软件的GEMTC包联合JAGS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采用相对风险比(Relative risk,RR)及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评估达托霉素的临床治愈率、微生物清除率以及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本研究使用R软件调用GEMTC程序包来进行网状Meta分析,在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情况下,达托霉素对比几种抗菌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没有统计学差异。排序结果显示,临床治愈率、微生物清除率排在首位的分别是特拉万星、达托霉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的是特拉万星。结论: 对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疗,达托霉素对比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奥利万星、特拉万星、达巴万星,其疗效和安全性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微生物结局上达托霉素略有优势;安全性方面,达托霉素较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等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小。但是鉴于本次Meta分析的局限性和异质性,我们的结论需要谨慎解读,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与更严格的研究设计予以验证。
药物经济学研究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
系统综述与成本效果分析
邢影影, 孙琪菲, 檀楠楠, 杨方娜, 牛粉霞, 李勇
2020, 37(6): 497-504.
摘要
(
208
)
PDF
(1180KB) (
621
)
目的:通过Meta分析和决策树模型对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胃溃疡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Meta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运用决策树模型,对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胃溃疡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面,雷贝拉唑三联疗法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RR=1.14,P<0.000 01);在溃疡愈合率方面,雷贝拉唑三联疗法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OR=2.58,P=0.01);在临床安全性方面,两种方案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过程中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OR=0.61,P=0.01),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表明,相比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的ICER值为1 732.78元,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但相比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的ICER值过高,因此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