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0年 37卷 4期 刊出日期:2020-08-28
全
全选
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理论与方法前沿
患者组织推动罕见病领域发展的研究
李壮琪, 杨悦
2020, 37(4): 241-244.
摘要
(
263
)
PDF
(530KB) (
605
)
目的:探索研究美国国家罕见病组织(NORD)的运行及开展的工作要点。方法:通过NORD网站发布的工作内容、信息及相关文献,对其开展工作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NORD在表达(voicing)罕见病患者需求、推动立法、加快药品研发、加强各方交流与合作以及向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服务等方面开展诸多工作。结论:美国NORD代表患者的利益,将患者和患者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使罕见病患者获得更多的关注、理解、关怀和帮助,在推动罕见病领域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NORD的工作模式和经验值得我国罕见病患者组织借鉴和学习。
4种医学期刊2014—2019年发表的干预性
IPD Meta分析方法研究
陈超, 刘保延, 何丽云, 艾艳珂
2020, 37(4): 245-252.
摘要
(
276
)
PDF
(375KB) (
437
)
目的:分析4种医学期刊2014—2019年发表的干预性单个病例数据(Individual Patient Data, IPD)Meta分析的特点及方法。方法:在PubMed上检索《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期刊》2014—2019年间发表的干预性IPD Meta分析,并分析其方法学特点。结果:共检索到52篇文献,最终纳入28篇。纳入文献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及脑血管领域;纳入文献的IPD获得率超过80%的为16篇(57.1%),平均样本量达17 202人。共有18篇(64.3%)研究采用一步法综合IPD,18篇(64.3%)研究进行了生存时间数据分析,28篇(100%)研究均进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17篇(60.7%)文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论:IPD Meta分析可更有效研究临床异质性,其统计方法对数据处理也更加灵活,也可以更有效避免文献的偏倚,并更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但IPD Meta分析统计模型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统计方法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对4种期刊发表的高质量IPD Meta分析方法的研究,可对未来开展IPD Meta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药物研究
两种植物来源壮药鹰不扑小鼠急性毒性
试验的比较研究
赵湘培, 张恂, 滕红丽, 黎丽, 朱丹
2020, 37(4): 253-256.
摘要
(
184
)
PDF
(496KB) (
432
)
目的:比较两种植物来源壮药鹰不扑水提物、醇提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为民族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备鹰不扑两种植物来源药材水提物、醇提物,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测定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最大给药量,连续观察14 d,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表现,记录累计死亡数。结果:两种植物来源鹰不扑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虎刺楤木>黄毛楤木;不同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醇提物>水提物。虎刺楤木水提物、醇提物LD50值分别为99.0和57.4 g·kg-1,95%的可信限为66.2~148.0 g·kg-1、49.6~66.4 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用量的254.8倍和192.1倍。黄毛楤木水提物和醇提物无法推出LD50,最大给药量试验结果经计算均为100 g·kg-1。主要毒性症状是腹泻、怠动、毛色不华。结论:鹰不扑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且其不同植物来源药材毒性差别较大。来源于虎刺楤木的药材急性毒性高于来源于黄毛楤木的药材,提示在临床使用中应根据药材来源确定使用剂量。
中药蛴螬的质量标准及研究进展
赵艳, 李正刚, 王路宏, 孙艳涛, 赵磊, 昝珂
2020, 37(4): 257-261.
摘要
(
330
)
PDF
(644KB) (
653
)
对中药材蛴螬的检测标准及其药物应用进行综述。蛴螬在地域分布上存在的种属差异,导致不同省级标准在药物基源上不同。对蛴螬炮制方法和检测方法进行分类,明确蛴螬含有核苷、氨基酸、肽类、酚性成分脂肪酸、烷烃类、生物碱、甾体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活性具有抗菌、抗肿瘤,治疗眼疾、保肝、抗菌等作用。通过研究发现蛴螬在药物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评价技术与方法
HPLC法测定呋喃唑酮国家标准物质含量及有关物质
杨青, 田冶#, 刘颖, 尹利辉
2020, 37(4): 262-264.
摘要
(
229
)
PDF
(341KB) (
563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呋喃唑酮国家标准物质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MG 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 ℃;含量测定波长365 nm;有关物质采用303 nm和365 nm双波长检测。结果:呋喃唑酮与主要杂质5-硝基糠醛二乙酸酯之间以及各杂质之间分离度较好。呋喃唑酮在1~200 μg·mL-1、5-硝基糠醛二乙酸酯在0.1~2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专属性好,重复性好,可用于呋喃唑酮国家标准物质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ICP-MS测定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中多种元素迁移
饶艳春, 余永红, 刘涛, 朱碧君
2020, 37(4): 265-268.
摘要
(
190
)
PDF
(318KB) (
534
)
目的: 建立中硼硅玻璃安瓿包装的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中砷(As)、铬(Cr)、铅(Pb)、铝(Al)、钡(Ba)、锑(Sb)、镉(Cd)、铁(Fe)元素迁移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射频功率1550 W,采样深度7.6 mm,积分时间0.3 s,等离子气体流量15.0 L·min-1,载气流量1.0 L·min-1,辅助气流量1.0 L·min-1,雾化室温度2 ℃,数据采集3次。结果:各元素在对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各元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58%~111.00%,RSD为1.04%~3.5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中多种元素迁移的检测。
中药材滑石粉及其伪品X射线衍射分析及物相鉴定
康凯, 周凌, 张艳华, 鄢长余, 李娜
2020, 37(4): 269-272.
摘要
(
106
)
PDF
(411KB) (
668
)
目的:建立滑石粉鉴别新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日常监督抽样检品,包括两批合格滑石粉、两批不合格品及一批伪品,并对此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应用Origin 8.0软件处理所得图谱并利用X′PertHighScore Plus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PDF卡片库对样品XRD图谱进行寻峰处理及初步物相鉴定。结果:两批合格品XRD三强峰均与ICDD(国际衍射数据中心)提供的滑石最强特征标记峰相符;一批伪品XRD图谱与CaCO3XRD图谱相符;两批不合格品除了与滑石最强特征标记峰相符,其4号和5号特征峰分别与白云石和菱镁矿XRD图谱特征相符。方法学考察,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RSD均小于2%。上述结果均与物相鉴定结果相符。结论: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滑石粉组成,具有专属性,并且准确、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滑石粉的质量控制及鉴别。
猪胆粉中牛磺猪去氧胆酸测定方法的改进
张平, 张健敏, 杨平荣, 杨莉, 刘志荣, 王晓琳
2020, 37(4): 273-275.
摘要
(
223
)
PDF
(366KB) (
402
)
目的:改进猪胆粉药材牛磺猪去氧胆酸的色谱条件,解决原方法不能使被检测成分完全分离的问题。方法:将原方法由甲醇-0.03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70∶30)(用磷酸调节pH值为4.4)改为乙腈-0.03 mol·L-1磷酸二氢钠,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00 nm。结果:牛磺猪去氧胆酸在0.509 7~10.194 0 μg(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6%~102.8%间,RSD均小于1.70%。在45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该方法可以准确对猪胆粉中牛磺猪去氧胆酸进行定性定量。结论:该方法改善了原方法不能达到分离被测成分的问题,检测结果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猪胆粉的质量控制,可为2015版《中国药典》中猪胆粉药材测定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GC法测定复方水杨酸樟碘溶液中樟脑、
薄荷脑、苯酚的含量
王鹏, 钟振华, 刘彭浩邦, 陈雨萍, 程奇珍
2020, 37(4): 276-278.
摘要
(
145
)
PDF
(345KB) (
258
)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GC)法测定复方水杨酸樟碘溶液中樟脑、薄荷油和苯酚的含量,为修订现行国家药品标准中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色谱柱为KB-WAX 30 m×0.530 mm×3.00 μm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2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为120 ℃,维持15 min,以50 ℃·min-1的速率升温至220 ℃,维持15 min;检测器温度:300 ℃;载气流速:3.0 mL·min-1;进样体积:1 μL。结果:樟脑在0.075 17~4.510 mg·mL-1 、薄荷脑在0.006 13~0.245 3 mg·mL-1、苯酚在0.075 17~4.51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RSD=0.8%)、99.4%(RSD=1.0%)和99.6%(RSD=0.9%)。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水杨酸樟碘溶中樟脑、薄荷油和苯酚的测定。
HPLC法测定柴胡疏肝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王玉
2020, 37(4): 279-281.
摘要
(
67
)
PDF
(378KB) (
706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柴胡疏肝丸中芍药苷的含量,为柴胡疏肝丸的质量研究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冰醋酸溶液(14∶86);柱温:35 ℃;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在35.63~712.59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36%,RSD 0.70%(n=6)。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柴胡疏肝丸的质量控制。
HPLC法同时测定田七痛经胶囊中5种成分的含量
刘斯亮, 鄢长余, 姜范成
2020, 37(4): 282-285.
摘要
(
127
)
PDF
(383KB) (
310
)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田七痛经胶囊中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和反式茴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测定波长为203 nm。结果: 田七痛经胶囊中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和反式茴香脑进样量分别在0.000 944 5~0.094 45 μg(r=1.000 0),0.001 054~0.105 4 μg(r=1.000 0),0.001 152~0.115 2 μg(r=1.000 0),0.001 107~0.110 7 μg(r=1.000 0),0.001 089~0.108 9 μg(r=1.000 0)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4%,97.2%,99.2%,98.1%,98.5%,RSD分别为1.5%、1.4%、1.9%、1.5%、1.0%。结论:该方法分析时间短,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田七痛经胶囊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奠定了基础。
富马酸酮替芬片含量均匀度的不确定度评估
王萍, 王玉, 金鹏, 王宣
2020, 37(4): 286-290.
摘要
(
174
)
PDF
(367KB) (
439
)
目的:UV法测定富马酸酮替芬片含量均匀度的不确定度,分析来源及影响不确定的因素,从而能更好地控制实验误差。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富马酸酮替芬片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通过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量化不确定分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重要因素。结果:计算出扩展不确定U=0.68% (k=2)。结论:对照品称量是测量结果产生不确定的主要来源。
药品评价
头孢呋辛酯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药动学
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李敏, 李雪, 陈潮, 胡利敏, 张锁庆, 王菊勇
2020, 37(4): 291-294.
摘要
(
256
)
PDF
(631KB) (
582
)
目的:评价2种头孢呋辛酯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单中心、开放、随机、单次给药、两制剂、两序列、两周期、交叉试验设计。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各入组34例受试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125mg,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头孢呋辛的浓度,用WinNonlin6.3软件计算头孢呋辛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 结果:受试者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空腹组血浆中头孢呋辛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 904.2±419.16),(1 996.4±386.55)ng·mL-1; AUC0-t分别为(5 942.884 9±1 278.885 5),(6 017.278 7±1 199.180 8)h·ng·mL-1;AUC0-∞分别为(5 997.406 3±1 267.705 5),(6 077.5767±1 196.461 9)h·ng·mL-1;餐后组血浆中头孢呋辛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如下:Cmax分别为(2 223.2±467.72),(2 119.7±504.41)ng·mL-1; AUC0-t分别为(7 454.268 7±1 064.233 4),(7 471.536 4±1 030.637 7)h·ng·mL-1;AUC0-∞分别为(7 512.512 6±1 060.955 7),(7 541.289 8±1 050.708 4)h·ng·mL-1。2种制剂的Cmax、AUC0-t和AUC0-∞,经对数转换后几何均值比(90%CI)分别为空腹状态下94.96%(87.84%~102.65%),98.57%(93.98%~103.38%),98.52%(94.02%~103.24%);餐后状态下105.39%(97.51%~113.91%),99.68%(97.18%~102.24%),99.57%(97.12%~102.07%)。结论:2种头孢呋辛酯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具有生物等效性。
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MODS患者
T-SOD、MDA、T-AOC水平的影响
董翔飞
2020, 37(4): 295-297.
摘要
(
206
)
PDF
(298KB) (
551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联合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的影响。方法:2019年1~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CRRT治疗的42例MODS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同期接受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43例MODS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SOD、MDA、T-AOC水平,并对两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记录两组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SOD、MD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AO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SOD、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AO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死率(13.95%)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MODS患者可有效改善T-SOD、MDA、T-AOC水平,降低病死率。
抗肿瘤药物的创新性评价研究
卢杉杉, 程希, 程希, 吴芙蓉, 张圣雨, 沈爱宗
2020, 37(4): 298-301.
摘要
(
294
)
PDF
(358KB) (
348
)
创新性评价是抗肿瘤药物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查阅药物评价相关研究文献,对抗肿瘤药物创新性评价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抗肿瘤药物的创新性的评价内容与实际意义,为拟定国家抗肿瘤药物政策,优化基本药物目录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药物管理
癌痛规范化治疗药物合理使用分析
李丹, 林明珠, 王君
2020, 37(4): 302-305.
摘要
(
212
)
PDF
(294KB) (
475
)
目的:分析癌痛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执行中国抗癌协会联合发布的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查询我院2019年1~6月肿瘤相关病房癌痛治疗药物使用信息,以药品名称、规格、药品消耗数量(支/片/贴)、用药频率(DDDs),同期相关病房癌痛治疗药物使用量等为基础,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与合理用药的关系。结果:癌痛病房所使用的止痛药(包括外用贴剂)以口服药为主(占95.98%),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口服给药为缓解癌痛的最佳给药途径相符。三阶梯消耗量构成比分别为28.26%、13.69%、58.04%,其中治疗重度疼痛的第三阶梯药物占比较大。结论:各阶梯癌痛药物总体使用比较规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建议临床药师应在合理用药分析的基础上,有充分理论和临床数据支持下,为临床医生提供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性分析
莫小凤, 杨勇
2020, 37(4): 306-309.
摘要
(
118
)
PDF
(396KB) (
568
)
目的:对本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利用本院的HIS系统统计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1 736例住院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病例,对其使用的品种、科室、疾病、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使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有6种,主要为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46.3%)和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3.6%),分布的科室主要为呼吸科(16.7%)和耳鼻喉科(12.1%),疾病主要为肺部感染(5.5%)、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4.7%)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4.3%),不合理用药占(6.7%),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配伍禁忌和溶媒不当等。结论:本院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过程中仍有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监督、管理以促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升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循证医学研究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及安全性Meta分析
王蕾, 周小莉
2020, 37(4): 310-315.
摘要
(
354
)
PDF
(1470KB) (
610
)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从建库至2019年11月的中英文文献,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分析,采用统计软件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替罗非班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常规组合并效应量[MD=-2.45,95%CI(-2.63,-2.26), P=0.002],溶栓组合并效应量[MD=-2.27,95%CI(-2.64,-1.90), P<0.00 001],介入组合并效应量[MD=-1.73,95%CI(-2.27,-1.20), P<0.000 01];两组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量[RR=0.92,95%CI(0.68,1.23),P=0.56];两组发生死亡事件,替罗非班组发生死亡事件少于对照组,合并效应量[RR=0.47,95%CI(0.27,0.80),P=0.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能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等重大不良反应,并能降低死亡风险。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辅助治疗小儿湿疹的Meta分析
李智, 张绍梅, 徐长东, 谭地娟
2020, 37(4): 316-320.
摘要
(
743
)
PDF
(901KB) (
260
)
目的:系统评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辅助治疗小儿湿疹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3月1日,收集多磺酸粘多糖治疗小儿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文献(n=805),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辅助治疗小儿湿疹的总有效率、痊愈率、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研究文献的痊愈率有异质性。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辅助治疗小儿湿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