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2年 39卷 3期 刊出日期:2022-06-28
全
全选
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儿童药品适口性临床评价的研究设计及统计分析要点
彭亚光, 彭晓霞
2022, 39(3): 189-193.
摘要
(
251
)
药物适口性,包括药物的口感、味道、气味和余味等,会影响儿童用药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开展儿童药品适口性临床评价在儿童药物研发过程中应受到重视。本研究团队曾针对某种药品开展儿科药物适口性临床评价试验,发现儿童药品适口性临床评价可以通过良好的研究设计得以有效开展,具有可行性。基于前期研究,本文详细阐述了儿童药品适口性临床评价的试验设计及相关方法学注意事项,可为相关研究需要提供方法学依据及参考案例。
评价技术与方法
盐酸莫西沙星片剂有关物质超高 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
王立新, 田冶, 王晨, 张斗胜, 尹利辉, 姚尚辰, 崇小萌
2022, 39(3): 194-198.
摘要
(
194
)
目的:建立盐酸莫西沙星片剂有关物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提高检测效率。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Phenyl(2.1 mm×100 mm, 1.7 μm); 流动相A为四丁基硫酸氢铵缓冲液-甲醇(80∶20),流动相B为四丁基硫酸氢铵-甲醇(20∶80); 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293 nm;流速为0.4 mL·min-1。结果:建立了盐酸莫西沙星片剂有关物质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此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及准确度较好,线性范围为0.001~1 mg·mL-1。结论:此方法分离效率高,可对盐酸莫西沙星片剂中全部杂质进行有效控制。
UPLC-MS/MS法测定厄贝沙坦原料药中 8种亚硝胺杂质
彭燕, 杨云帆, 赵兰玲, 杜金蔚, 林妮妮, 董颖
2022, 39(3): 199-203.
摘要
(
280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厄贝沙坦原料药中8种亚硝胺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 mm×150 mm, 5 μm),以0.1%甲酸水(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 ℃,进样体积40 μL;质谱离子源为APC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采集。结果:该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范围分别在0.07~1.02 ng·mL-1和0.25~3.41 ng·mL-1之间。8种亚硝胺化合物浓度在0.25~23.87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回收率(n=9)平均值为85.9%~104.9%,RSD值为14.19%~21.01%;重复性RSD值为3.51%~11.09%,中间精密度RSD值为8.52%~19.96%。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测定厄贝沙坦原料药中8种亚硝胺杂质的含量,为其原料药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中药注射剂热原检查家兔热原法和动态浊度法的比较
周年, 郑洋滨, 熊明朋, 洪燕, 刘宁, 刘波
2022, 39(3): 204-208.
摘要
(
197
)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热原检查家兔热原法和鲎试剂动态浊度法进行比较。方法:以随机抽取的10批次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家兔热原法和动态浊度法进行热原检查。结果:10批中药注射剂的家兔热原法热原检查均符合规定,动态浊度法能定量检测中药注射剂中细菌内毒素含量且结果与家兔热原法一致。结论:动态浊度法能定量检测中药注射剂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在快速检测中优于家兔热原法,可作为中药注射剂热原检查的补充方法。
炉甘石粉原料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适用性研究
鄢雷娜, 储梅君, 章瑛, 张文婷, 刘绪平, 陈希
2022, 39(3): 209-212.
摘要
(
69
)
目的:建立炉甘石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适用性研究。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对需氧菌计数(1∶100供试液),冲洗量为400 mL/筒;霉菌、酵母菌计数法为平皿法;控制菌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薄膜过滤法,冲洗量均为400 mL/筒。结果:5种试验菌回收试验结果均在0.5~2.0间,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该方法科学可靠,可用于炉甘石粉原料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有效控制该品种质量。
HPLC法测定阿奇霉素颗粒含量的不确定度研究
赵强, 薛青青, 董俊青
2022, 39(3): 213-216.
摘要
(
92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阿奇霉素颗粒含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及影响其不确定度的因素。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数学模型寻找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相关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对各分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得出含量合成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奇霉素颗粒含量,在95%置信水平下,k=2时,合成不确定度为0.53%,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06%,测量结果表示为(99.5±1.06)%。结论:阿奇霉素颗粒含量测定不确定度实验显示,定容体积及测量方法的重复性是相对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简单稀释UHPLC-MS/MS法测定 抗风湿制剂中12种非法添加药物
马斐, 刘向凌, 张佳惠, 李鑫, 崔慧斌
2022, 39(3): 217-220.
摘要
(
96
)
目的:建立制剂中非法添加抗风湿药物的超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稀释,以Poroshell 120为分析色谱柱,以甲醇和甲酸-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淋洗分离,经电喷雾离子源电离后质谱检测。结果: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甲氧苄啶,双氯芬酸钠,吡罗昔康,吲哚美辛,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12种物质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RSD均能满足检验需求。结论:简单稀释进样,避免了设备污染,基质效应,为非靶向筛查非法添加药物的检测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羧基麦芽糖铁制备与质量特性表征方法研究
黄文文, 孙春龙, 杜文, 徐朋朋
2022, 39(3): 221-226.
摘要
(
648
)
目的:研究羧基麦芽糖铁注射剂仿制药的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与药效的一致性。方法:采用改进的铁-碳水化合物制备方法制备羧基麦芽糖铁样品;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羧基麦芽糖铁分子粒径,并辅助电镜法观察纳米颗粒;色谱法测定羧基麦芽糖铁的相对分子量,及糖基配体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铁含量;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铁核粒径进行检测,并均与原研厂羧基麦芽糖铁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自制羧基麦芽糖铁样品和原研厂样品粒径、分子量、铁核粒径、糖基配体含量、铁含量结果接近,说明改进方法制备的羧基麦芽糖铁与原研药性质接近,同时,动态光散射法并辅助电镜法、色谱法、原子吸收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可用于羧基麦芽糖铁的质量评价。结论:研究羧基麦芽糖铁质量评价的有效方法,能提高对羧基麦芽糖铁仿制药质量的控制,为该产品的质量和药效的一致性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清洁验证中活性物质残留限度标准探讨
叶笑, 王立杰, 颜若曦
2022, 39(3): 227-231.
摘要
(
502
)
清洁验证是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和交叉污染风险的重要措施,活性物质残留限度是清洁验证中的重要标准,是评判清洁方法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在制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针对清洁验证中活性物质残留限度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本文对不同活性物质残留限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并对不同限度标准在选择及应用时需考虑的因素进行讨论。
药物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五苓散 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康佳, 贺嫣然, 郁晶怡, 张婉晴, 王慧, 林雅丽, 刘应蛟, 樊启猛, 刘红宁,
2022, 39(3): 232-240.
摘要
(
102
)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五苓散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五苓散各药味的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OMIM、Drungbank和Denecards数据库整理肥胖T2DM的有关靶点;在Venny平台绘制成分-疾病靶点韦恩图及下载交集靶点文件;借助Cytoscape3.7.1构建五苓散潜在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由CytoNCA得到关键靶点;利用关键靶点反向对接得到五苓散关键成分;通过微生信网对关键靶点做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Sybyl-X2.0对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得到五苓散135个潜在活性成分,包含168个潜在作用靶点,与2 111个肥胖T2DM的相关靶点交集后,获得85个共有靶点;拓扑分析得到30个关键靶点,反向对接得到关键成分68个;五苓散治疗肥胖T2DM主要涉及TNF、IL6、INS、IL1B、PTGS2、JUN等靶点;涉及药物应答、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细胞外环境和细包表面、肾上腺素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过程以及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分子对接显示TNF、IL6、INS与27个关键成分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关系,与4个成分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结论:五苓散治疗肥胖T2DM针对的靶点和通路多与炎症反应和糖脂代谢有关。
PD-1/PD-L1抑制剂在癌症治疗领域研究主题分析
王娜, 田金徽
2022, 39(3): 241-247.
摘要
(
111
)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研究的热点现状和未来前景。方法:以Scopus为数据源,系统检索与分析从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PD-1/PD-L1抑制剂在癌症治疗领域研究应用的相关文献。使用基于R语言的Bibliometrix程序和VOS viewer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纳入文献进行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分别对主题词进行词云分析、聚类分析、聚类树状分析和爆发监测等,并对共被引期刊和代表性高被引文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分析6 954篇PD-1和PD-L1在癌症领域研究相关的文章。自2015年出版物数量快速增长,2015-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占所有发文量的97.43%。N Engl J Med、J Clinin Oncol和Clin Cancer Res等是被共同引用最多的期刊。研究热点包括各种肿瘤在使用PD-1和/或PD-L1抑制剂治疗后的疗效和预后,以及针对肿瘤的重要免疫因子的激活或表达。结论:PD-1和PD-L1研究在2014年后显著增加,不断有新的PD-1/PD-L1抑制剂药物被研发用于治疗癌症,现有药物也在不断拓展适应证治疗不同癌症。各种肿瘤经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的疗效和预后,以及抗肿瘤免疫过程中重要因子的激活或表达将仍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热点。
药品评价
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 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何芳芳, 宋沧桑, 张阳, 张函舒, 王国徽, 李兴德,
2022, 39(3): 248-253.
摘要
(
303
)
目的:基于快速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评价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为决策者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CRD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12月止。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定性描述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1篇经济性研究。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与二甲双胍联合安慰剂组相比,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组有效降低二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体重水平,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但泌尿系感染和生殖器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与二甲双胍、达格列净、沙格列汀三联用药相比,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的效果较差,生殖器感染率较高。在经济性方面,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组治疗成本较低,可延长患者的质量调整生命年,具有较高的经济优势。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作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 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黄会, 高庆伟, 刘晓波, 华鹏
2022, 39(3): 254-260.
摘要
(
684
)
目的:评价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证据。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瑞格列奈+阿卡波糖(试验组,即R+A组)对比其他方案[对照组,含瑞格列奈(R组)、阿卡波糖(A组)和瑞格列奈+二甲双胍(R+M组)3亚组]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项研究,2 081名患者。疗效方面,R+A组患者2hPG、FPG和HbA1c的降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干预措施行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分析结果一致。安全性方面,R+A组患者胃肠道AD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A组患者胃肠道ADR发生率低于A组和R+M组(P<0.05),但与R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与总体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能增强降糖效果,不引起低血糖反应增加,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SGLT-2抑制剂与DPP-4抑制剂联用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
盖克克, 贾琼, 王真真
2022, 39(3): 261-266.
摘要
(
78
)
目的:比较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搜索Embase, Pubmed,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比较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和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0月。由2位研究人员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以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5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MD=-0.08, 95% CI(-0.15, -0.02), P=0.008], 降低空腹血糖[MD=-0.65, 95% CI(-0.78, -0.53), P<0.0011]以及减轻体重[MD=-2.46, 95% CI(-2.75, -2.17), P<0.000 01]方面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比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效果更好,差异有显著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RR=1.03, 95% CI(0.98, 1.09), P=0.27],低血糖反应发生率[RR=1.21, 95% CI(0.84, 1.73), P=0.31]以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RR=1.10, 95% CI(0.84, 1.44), P=0.48]方面两组并无差别; 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生殖器感染发生率更低[RR=4.84, 95% CI(2.74, 8.56),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体重控制方面效果更好, 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生殖器感染发生率更低,在不良反应以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方面两者相当。
[关键词]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麻醉术后阿片类不良反应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邱萍, 杨萍, 丁庆明, 王怡恒, 冯婉玉
2022, 39(3): 267-274.
摘要
(
201
)
目的:系统评估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麻醉术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 、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纳入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阿片类不良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始至2021年4月30日止。试验组给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处置,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注射液处置。用R的Meta包对呼吸抑制、意识障碍和安全性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 071例麻醉术后阿片镇痛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用于治疗阿片类不良反应在呼吸抑制[拔管时间(MD=-1.58,95% CI=-2.26~-0.90,P<0.001),呼吸恢复时间(MD=-1.89,95% CI=-3.10~-0.71,P=0.002)]和意识障碍[睁眼时间(MD=-0.78,95% CI=-1.10~-0.46,P<0.001),指令恢复时间(MD=-0.49,95% CI=-0.80~-0.17,P=0.002),术后MMSE(MD=1.55,95% CI=0.74~2.36,P<0.001)]方面显著优于纳洛酮组。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改善阿片类药物导致的呼吸抑制和意识障碍等相关指标优于纳洛酮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两者相当。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无效患儿的临床特征研究
赵娟娟, 胡颖颖, 于含笑
2022, 39(3): 275-278.
摘要
(
81
)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治疗5~7 d无效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9例MP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对初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5~7 d的反应,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等。结果: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组218例(218/259,84.17%),无效组41例(41/259,15.83%)。治疗无效组患儿发热热程(13.34±5.41 d)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7.82±2.10 d),无效组住院时间(16.07±7.43d)也较治疗有效组(8.53±1.90)长。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白介素-6、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有效组(P<0.01)。而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阿奇霉素治疗无效组出现皮疹、肝损伤、栓塞、闭塞性支气管炎、胸腔积液及纤维支气管镜下黏膜坏死等的并发症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无效组的MPP患儿,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有效组,临床应重视以上相关指标,做到早期识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投稿
编辑办公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撰写规范
征订单
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信息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