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创  刊:2012年5月(双月刊)

主  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  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编辑出版:《中国药物评价》编辑部

国际刊号:ISSN 2095-3593

国内刊号:CN 10-1056/R

主要栏目: 评价技术与方法、监管科学与应用、药物管理(包括证据与决策、药物研究的伦理与科学、警戒与通报)、药品评价(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评价、真实世界证据评价、风险获益评价、上市后评价等)、药物研究、药物经济学评价(药品价格、药物经济学研究)、国际理论与方法前沿、产业与政策热点、药物警戒等。

特辑专栏 更多>
检索
年期检索
文章检索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2023年 40卷 4期 刊出日期:2023-08-28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ADC药物配体结合生物分析常见技术问题探讨
秦秋平, 陶亦敏, 刘婷婷, 闫莉萍, 宫丽崑
2023, 40(4):  281-288. 
摘要 ( 3 )   PDF (2619KB) ( 1 )     
     [摘要] 目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新的生物治疗药物,通常由细胞毒性有效载荷通过连接子与抗体共价结合组成。ADC在体内经历不断的脱偶联和生物转化过程,导致形成复杂且结构不均一的混合物,除了脱偶联的游离抗体和游离载荷外,还存在不同程度与小分子药物偶联的ADC分子,因此,对生物分析方法的开发带来很大挑战。为了解ADC药物在非临床和临床研发阶段的药代和药效特征,以及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对给药后体内存在的不同分子形式的实体比如药物偶联的抗体、裸抗和总抗体等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文总结了在ADC药物分析方法开发中遇到的较为常见的技术问题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的分析方法开发提供参考,促进ADC药物安全有效地开发。
 
评价技术与方法
多西他赛注射液质量分析
何虹, 孙煜, 曾庆花, 李智明, 黄慧, 朱健萍
2023, 40(4):  289-294. 
摘要 ( 1 )   PDF (499KB) ( 0 )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注射液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按照法定标准对样品进行检验,并进行探索性研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现行方法检验40批次样品,结果均合格,合格率为100%。经探索研究发现部分批次样品使用的未覆膜胶塞,检出抗氧剂并超过人每日允许暴露量(Permitted Daily Exposure, PDE);国内制剂的粒径分布与原研制剂不一致;国内制剂的释药速率与原研制剂存在一定差异;部分企业的样品中检出枸橼酸,与企业的处方及说明书不符。结论:目前国内多西他赛注射液的总体质量较好,部分企业生产工艺需要改进。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莫匹罗星软膏含量
路丽华, 许卉, 宁保明, 郑萍
2023, 40(4):  295-299. 
摘要 ( 1 )   PDF (683KB) ( 0 )     
目的:建立莫匹罗星软膏含量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提高检测效率。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 (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二氢钠(1 mol·L-1 NaOH调节pH至6.3)-乙腈(75∶25);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0.4 mL·min-1。结果:建立了莫匹罗星软膏含量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此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其线性范围为0.01~1 mg·mL-1,R2为0.999 6。结论:相比于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本文所提方法更便捷高效,可有效地控制莫匹罗星软膏含量。

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释放度前处理方法(分离条件)研究
孙婷婷, 孙春艳, 王德国, 江茶龙, 吕慧敏
2023, 40(4):  300-304. 
摘要 ( 1 )   PDF (447KB) ( 0 )     
目的:采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对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体外释放率前处理方法(分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考察不同粒径(G25、G50)葡聚糖凝胶、葡聚糖凝胶溶胀时间、凝胶柱填充高度、柱子预处理、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的洗脱剂种类以及洗脱剂体积对样品脂质体的分离效果,以柱回收率和释放结果为综合指标筛选分离脂质体基质与释放游离药物的最优条件。结果:G50粒径的葡聚糖凝胶对样品分离效果更好、优选分离条件为葡聚糖凝胶溶胀时间至少2 h、凝胶柱内径为2.8~3.2 cm、柱子预处理方式为5%葡萄糖(200 μL)2 600 r·min-1离心2 min、内相(A相)洗脱剂为5%葡萄糖溶液、外相(B相)洗脱剂为3%三乙胺(pH 3.5)-乙腈(77∶23)溶液。结论:所建立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体外释放率样品前处理(分离条件)方法重现性、柱回收率良好。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美罗培南中残留溶剂
沈心, 周震宇
2023, 40(4):  305-308. 
摘要 ( 1 )   PDF (308KB) ( 0 )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3种有机溶剂,检查国内已上市注射用美罗培南制剂中残留溶剂,有效评价国内各生产企业的产品与原研药之间的差异,可作为一致性评价的补充依据。方法:使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仪检测,色谱柱为DB-624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1.80 μm),柱温40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3种待测有机溶剂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定量限在0.20~0.80 μg·mL-1,检测限在0.04~0.40 μg·mL-1,平均回收率在90.79%~100.62%。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测定不同生产企业的注射用美罗培南中残留溶剂,有效判断国内产品与原研药的工艺差别。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阿糖胞苷原料药中基因毒杂质氯甲烷和氯乙烷
杨海洋, 王策, 林妮妮
2023, 40(4):  309-312. 
摘要 ( 4 )   PDF (493KB) ( 10 )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测定阿糖胞苷原料药中基因毒杂质氯甲烷和氯乙烷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为检测器,DB-624毛细管柱为色谱柱,N, 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检测器温度为250 ℃,进样口温度为200 ℃,柱温为程序升温。顶空平衡温度为80 ℃,顶空平衡时间为30 min。结果:氯甲烷和氯乙烷分别在1.18~23.68 μg·mL-1和1.58~31.50 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8和1.000;检测限浓度分别为0.36 μg·mL-1和0.47 μg·mL-1;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介于97.3%~105.6%、105.9%~116.1%间;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4%和2.10%。氯甲烷和氯乙烷的系统适用性、专属性和进样精密度均良好。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成本较低,在阿糖胞苷原料药中的氯甲烷和氯乙烷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盐酸盐类原料药中氯甲烷、氯乙烷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GC-MS法测定磷酸苯丙哌林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
董斌, 徐桂连, 郝爱鱼, 姜博海, 王戈
2023, 40(4):  313-315. 
摘要 ( 1 )   PDF (415KB) ( 0 )     
目的:建立GC-MS法测定磷酸苯丙哌林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环氧丙烷和二氯亚砜。方法:采用TG-WAXMS毛细管柱,程序升温;离子源温度230 ℃,SIM 模式;顶空进样,炉温为90 ℃,时间为30 min。结果:环氧丙烷在0.09~1.8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二氯亚砜在0.0454~1.818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环氧丙烷和二氯亚砜回收率分别为97.6%和99.2%(n=9);重复性RSD分别为4.9%和5.0%(n=6);10批原料药中均未检出环氧丙烷和二氯亚砜。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磷酸苯丙哌林中环氧丙烷和二氯亚砜的测定。
 
小儿肺热平胶囊中牛胆粉的质量评价及投料混伪判别
谭春梅, 方翠芬, 董婷, 王娟娟, 郑成, 张文婷
2023, 40(4):  316-321. 
摘要 ( 1 )   PDF (704KB) ( 0 )     
 目的:建立小儿肺热平胶囊中牛胆粉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测定小儿肺平胶囊中结合胆酸的含量,采用Besil 5 C18-H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2%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为35 ℃;流速为1.0 mL·min-1,漂移管温度110 ℃,气体流速3 L·min-1;对牛磺胆酸/甘氨胆酸的比值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影响批次间一致性的成分。结果:2家生产企业的结合胆酸的含量差别较大;PCA结合OPLS-DA筛选出了引起不同生产企业差别较大的最大影响因素为牛磺胆酸/甘氨胆酸的比值,A企业的比值大于2.0,B企业的比值小于2.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快速有效地评价小儿肺热平胶囊中牛胆粉的质量及是否存在羊胆粉混伪投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乳散结胶囊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
张大勇, 崔业波, 马晓静, 孙艳杰, 马彧
2023, 40(4):  322-325. 
摘要 ( 3 )   PDF (422KB) ( 0 )     
目的:建立HPLC色谱法测定消乳散结胶囊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65∶3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 ℃;进样体积5 μL。结果:香附烯酮在0.422~2.5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α-香附酮在0.161~0.96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的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实验的RSD均小于1.8%(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RSD为1.2%和100.5%,RSD为1.7%。结论:该检测方法专属性高,准确度良好,简单易行,为消乳散结胶囊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依据。
  
理论与方法前沿
中药资源利用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姚倚琦, 黎祖鸣, 陈正义, 谢锦楠, 方春平
2023, 40(4):  326-331. 
摘要 ( 1 )   PDF (1576KB) ( 0 )     
目的:了解中药资源利用研究现状,挖掘研究热点与方向。方法: 采用Citespace6.1对CNKI收录的198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录的中药资源利用领域文献进行年度发表量、作者与机构、关键词和突现词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601篇,纳入589篇。年度发文量分3个阶段,主要作者以段金廒为代表;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等地区;高频关键词为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词共16个聚类,分4个方向;研究热点为中药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结论: 知识图谱重点展现了中药资源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未来研究热点可能与中药废弃物的处理有关。
 
Excel计算特殊制剂的群体生物等效性
姚青, 刘莹, 王晓芳, 高宁, 王苗
2023, 40(4):  332-337. 
摘要 ( 2 )   PDF (313KB) ( 0 )     
目的:根据美国FDA颁布的布地奈德混悬液相关指导原则,利用Excel软件计算特殊制剂的体外群体生物等效性。方法:根据美国FDA中布地奈德混悬液群体生物等效性评价指导原则,以指导原则中布地奈德粒径数据为基础,使用Excel软件中函数公式计算其群体生物等效性结果,并与指导原则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xcel软件计算布地奈德混悬液的群体生物等效性结果与指导原则中结果完全一致,以参比制剂确定检测参数的群体生物等效性,HηR<0,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满足生物等效,二者疗效与安全性一致。结论:特殊制剂的体外群体生物等效性评价至关重要,在无其他专业软件情况下,Excel软件可实现快速、准确地计算特殊制剂的体外群体生物等效性。
  
药品评价
基于GRADE系统的IL-17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令娟, 郝江华, 卢苇, 何宝峰, 罗旭飞, 谢卓霖, 张定华, 张青叶, 罗向霞
2023, 40(4):  338-343. 
摘要 ( 2 )   PDF (683KB) ( 0 )     
目的:对白介素17(IL-17)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为临床医师用药及决策者提供本领域相关的循证证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获取IL-17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系统评价/Mate分析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各数据库建库始至2022年11月。根据本研究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GRADE)系统对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等级进行评价,并对结局指标的证据进行整合总结。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结局指标共计44个,GRADE证据质量等级为中高质量,5个(11%)结局指标是低质量,有24个(55%)结局指标是中等质量,有15个(34%)结局指标是高质量。结局指标疗效的证据总结显示,IL-17抑制剂治疗银屑病在增加PASI90、PASI100及PASI175患者比例方面,与安慰剂相比,IL-17抑制剂组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较基线下降≥90%、100%及175%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与其他药物(依那西普)相比,布罗达单抗210mg在增加PASI100时效果类似;与乌司奴单抗相比,在增加PASI90及PASI100时,苏金单抗及布罗达单抗的疗效均优于乌司奴单抗。结论:IL-17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证据质量为中高质量水平,并且基于其证据质量及结局指标整合结果表明,IL-17抑制剂在治疗银屑病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有效性及对神经功能、炎症-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
许鹏龙, 管民, 李刚
2023, 40(4):  344-348. 
摘要 ( 4 )   PDF (427KB) ( 1 )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有效性及对神经功能、炎症-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APCI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给予依达拉奉右坎醇,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神经损伤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β-肌动蛋白(β-actin)]、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炎症-氧化应激[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8.33%高于参照组73.33%(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NIHSS、MMSE、BI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ICAM-1、GFAP、β-actin均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IL-1β、MMP-9、MPO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SOD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能有减轻APCI患者神经损伤,抑制炎症-氧化应激,促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GLP-1 RA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鞠惠, 王湘云, 牟静, 吴淑敏, 葛磊
2023, 40(4):  349-352. 
摘要 ( 4 )   PDF (354KB) ( 1 )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脑卒中与糖尿病息息相关,二者常伴随发生。近年来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eceptor agonists,GLP-1 RA)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其脑血管结局,提示GLP-1 RA在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领域存在应用潜力。多项研究表明,GLP-1 RA可以通过降低脑卒中危险因素、保护脑组织、改善认知等机制来发挥其防治作用。本文就GLP-1 RA应用于脑卒中的机制进行综述,并从不良反应的视角探讨合理用药及防治措施。
 
管理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资格预审检查分析
叶笑, 颜若曦
2023, 40(4):  353-356. 
摘要 ( 2 )   PDF (324KB) ( 0 )     
 在对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资格预审中关于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有关背景、程序、全球已被列入清单中实验室分布情况介绍的基础上,对WHO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资格预审检查工作的要求、程序、标准等进行了分析,对实验室组织机构与管理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记录、数据处理设备、人员、设施、仪器设备、合同、试剂、对照品与标准物质、仪器设备的校准与确认、可追溯性、来样管理、分析表格、分析方法验证、分析检测、检测结果评估与超标结果调查、分析证书、留样管理与安全等21个检查要点与检查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各类有意于申请加入WHO资格预审的药品检测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药品可及性的评估与实践
陈礼怡, 张焜, 孙冠男, 颜久兴
2023, 40(4):  357-360. 
摘要 ( 1 )   PDF (473KB) ( 0 )     
基于文献研究和专家意见综合设立药品可及性评估模型,探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药品可及性的方法及其应用。该评估方法设立渠道可及性、药品丰富度、供应及时性作为评估指标,运用随机森林模型获取指标特征贡献度作为权重,整合各项指标得分得到药品可及性评估模型,并运用该模型于2023年1月对天津市的公众药品可及性进行调研和评估,对构建药品可及性评价模型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以期为制定更加合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2017—2022年全球网状Meta分析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徐彩花, 张明悦, 申采奕, 李琳, 李艳明, 胡芷若, 赵晓云, 田金徽
2023 40(3): 193-198
摘要 (306 PDF (1873KB) (34
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现状及未来
赵晓晓, 谢雁鸣
2022 39(6): 441-450
摘要 (215)  (5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崔莹春
2022 39(5): 427-430
摘要 (210)  (3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普拉洛芬对眼科手术后干眼症的改善作用研究
王彩霞, 高笑娇, 王家良
2022 39(6): 504-508
摘要 (201)  (52
DRGs 在国内外医院绩效评价与管理的应用现状
卫星辰, 张乔, 郑天石, 柴红勇, 陈在余
2022 39(5): 381-385
摘要 (124)  (2
大鼠肠道菌群介导的辛伐他汀与抗菌药物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
吴怡 , 毛勇, 王丽媛, 方甜甜, 刘德华, 罗欣喜
2022 39(6): 451-455
摘要 (122)  (5
基于自发呈报系统的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关瑜, 李雷, 朱旭, 王力剑, 王馨淳 , 王威, 徐晓丽, 柳鹏程
2022 39(6): 489-495
摘要 (121)  (7
复方α-酮酸片质量研究
黄丹, 徐威驰, 甘加明, 陈冬华, 严全鸿
2022 39(6): 466-472
摘要 (120)  (8
窄治疗指数药物多西他赛注射液无乙醇制剂的胶束性质对比研究
孙鹏, 曾佳, 吴正红
2023 40(1): 36-41
摘要 (120 PDF (839KB) (17
药品管理法》惩罚性赔偿条款的相关问题探讨
石了, 陈永法
2022 39(6): 520-524
摘要 (113)  (13
HPLC法测定川贝止咳露中防腐剂的含量
王苗, 周德来, 李运, 杨扶德
2022 39(6): 478-482
摘要 (110)  (5
不同产地中药桔梗中5种桔梗皂苷含量的测定
黄澜, 张金瑞
2022 39(6): 473-477
摘要 (108)  (27
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范仕韬
2022 39(6): 500-503
摘要 (101)  (6
GC-MS法测定塑料药用滴眼剂瓶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及迁移风险分析
饶艳春, 熊马剑, 常亮, 汪元亮, 朱碧君
2022 39(6): 461-465
摘要 (97)  (4
多奈哌齐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于飞, 陈佩佩, 李紫璇, 颜久兴
2022 39(5): 422-426
摘要 (94)  (3
金刚藤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概述
林华, 刘永逸
2022 39(6): 456-460
摘要 (90)  (10
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淋巴瘤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综述
高鑫, 陈丽萍, 宣建伟
2022 39(6): 509-514
摘要 (88)  (8
分析数据缺失对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影响
姚青, 刘莹, 王晓芳, 高宁, 王苗
2022 39(6): 483-788
摘要 (83)  (10
大理地区两种迷迭香出油率及精油活性比较
徐磊, 杨国辉, 李云杰, 张婷, 雷佳佳, 杨晓莉
2022 39(5): 418-421
摘要 (80)  (2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郝佳欣, 孙鑫, 吴晓丹, 孟闫燕, 费宇彤, 荣红国,
2023 40(2): 101-106
摘要 (72 PDF (526KB) (37
设置外对照的单臂试验研究现状及其偏倚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李戈, 孙凤
2022 39(5): 363-369
摘要 (70)  (3
病发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
毛盼盼, 宋沧桑, 张阳, 栾江丽
2022 39(6): 496-499
摘要 (69)  (23
壮药横经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林雀跃, 张明童, 罗轶, 昝珂, 张荣林
2023 40(3): 224-230
摘要 (67 PDF (609KB) (7
霉酚酸类药物用于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吕建琼, 宋沧桑, 李兴德, 毛盼盼, 张函舒, 王国徽
2022 39(6): 515-519
摘要 (60)  (12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儿童用药安全性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杜美皎, 高千泰, 宫艺嘉, 郝佳欣, 荣红国,
2022 39(5): 370-376
摘要 (54)  (4
基于药品生产六大系统的检查实践研究
颜若曦
2022 39(5): 431-435
摘要 (53)  (4
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上清液对HCT116、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
周轶平, 任宝军, 农晓翠, 毛勇, 陈铭然, 罗敏, 杨焕芝
2022 39(5): 414-417
摘要 (49)  (6
IL-33/ST2信号通路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机制研究进展
张玮, 王甜, 初晓艺, 王丽丽, 唐丽
2022 39(5): 399-405
摘要 (46)  (4
医保定额预付模式发展研究
王乾, 田侃
2022 39(5): 377-380
摘要 (44)  (2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沙棘治疗癌症的关联机制
赵磊, 廖苑君, 高嵩, 姜海英, 姜大成, 马彧, 昝珂
2022 39(5): 406-413
摘要 (43)  (5
药用辅料黑氧化铁、硬脂酸镁和糊精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研究
李飞飞, 原美衍, 黄骏铭, 陈欣瑜, 谢晓玲, 黎炳华, 昝珂, 赵磊,
2023 40(2): 147-150
摘要 (41 PDF (310KB) (14
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的Mini卫生技术评估
任丛丛, 贾光伟, 周俊凝, 徐晓艳, 刘彦红, 王宏彦
2023 40(2): 173-177
摘要 (40 PDF (336KB) (10
我国儿童用药供给短缺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李勇, 温庆辉, 郭述金, 王一伊, 钱洁
2023 40(2): 126-129
摘要 (40 PDF (371KB) (23
对我国制药企业在持续工艺确认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贾欣秒, 赵建强, 李红秀
2023 40(2): 188-192
摘要 (40 PDF (531KB) (38
HPLC法测定8种不同基原鲜竹沥中苯酚、对甲基苯酚和对乙基苯酚的含量
肖小武, 周志强, 洪挺, 付辉政, 罗跃华, 王伟
2022 39(5): 386-390
摘要 (40)  (6
乌司他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焦萍, 傅若芃, 王艳丽
2023 40(1): 17-22
摘要 (37 PDF (455KB) (12
我国儿童用药审评审批政策创新成效及改革方向
郎浩辰, 郭述金, 温庆辉, 李勇
2023 40(2): 122-125
摘要 (37 PDF (422KB) (30
三七总皂苷在阿尔兹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张阳, 杨秀, 浦周芳, 代加奎, 杨玉萍, 柳露云
2023 40(2): 159-162
摘要 (36 PDF (332KB) (9
我国中医药国际化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荣红国, 马中彤, 郝佳欣, 郭慧娟, 宫艺嘉, 高千泰, 赵书武
2023 40(3): 204-211
摘要 (34 PDF (1507KB) (5
患者报告结局在疗效评价中重要结局值(CIOVs)的确定与解读
申晨, 刘建平
2023 40(1): 1-6
摘要 (33 PDF (528KB) (40
单个病例数据网状Meta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田金徽, Fujian Song, 高亚, 张俊华
2020, 37(3): 161-164  
摘要 (264 PDF (404KB) (600
新生儿苯巴比妥用药合理性分析
周宇雪, 李燕, 吕萌, 彭诗荣, 孙冲
2020, 37(3): 228-231  
摘要 (308 PDF (335KB) (574
罕见病真实世界研究的思考
李壮琪, 杨悦
2020, 37(2): 81-84  
摘要 (364 PDF (415KB) (559
药械组合产品上市后质量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探讨
高京, 孙强, 宋英杰
2020, 37(3): 178-180  
摘要 (380 PDF (292KB) (538
固相萃取技术-HPLC法同时测定滑膜炎片/颗粒中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的含量
康凯, 张静娇, 刘斯亮, 李娜
2020, 37(3): 196-200  
摘要 (173 PDF (465KB) (524
基于PEST法对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环境的分析
胡慧敏, 胡云梦, 郭冬梅
2021, 38(2): 85-89  
摘要 (453 PDF (572KB) (517
14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比较研究
田金徽 刘爱萍 高亚 任珍锐 孙炜
2020, 37(1): 11-15  
摘要 (257 PDF (1290KB) (513
国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经验与启示
胡宇, 宗欣, 于淼, 李勇
2020, 37(5): 327-331  
摘要 (241 PDF (413KB) (496
影响丙戊酸疗效与安全性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彭清萍, 宋沧桑, 李兴德, 张阳, 毛盼盼, 张函舒
2020, 37(2): 85-91  
摘要 (323 PDF (453KB) (495
GRADE在卫生技术评估中的应用
杨珂璐, 葛龙, 刘明, 高亚, 史黎炜, 肖月, 田金徽,
2020, 37(6): 411-416  
摘要 (156 PDF (579KB) (472
世界卫生组织药品检查分析
颜若曦 李小春 曹轶
2020, 37(1): 61-65  
摘要 (307 PDF (695KB) (458
GC-MS/MS方法测定卷柏中66种农药残留
霍甜甜, 李彦超, 周宁, 郑晓珂
2021, 38(1): 62-69  
摘要 (169 PDF (435KB) (457
国外典型药物警戒数据库研究及经验借鉴
李宗阳, 敬赟鑫, 李彩霞, 林凡钰, 梁佳琪, 柳鹏程
2021, 38(4): 265-273  
摘要 (425 PDF (1264KB) (454
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研究
占诗贵 张丽娜 黄正刚 张丽娟
2020, 37(1): 50-54  
摘要 (206 PDF (329KB) (453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与普通透明敷料在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应用的成本效果分析
钱欣, 李洪超, 王权鸣, 贾慧萍, 刘强, 高春华, 王蓉, 曾妃
2020, 37(2): 153-160  
摘要 (227 PDF (532KB) (436
GC-FPD法测定蛴螬中5种有机磷的含量
杨志超, 刘仕聪, 张靖也, 孙艳涛, 赵磊
2020, 37(3): 201-203  
摘要 (265 PDF (440KB) (434
医疗机构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标准实践研究
刘泽干, 蔡蒋帆, 马俊龙, 李海平, 唐莉, 张澈
2021, 38(1): 79-84  
摘要 (159 PDF (378KB) (42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视角下建立药械紧急授权使用制度研究
杨悦
2020, 37(1): 1-6  
摘要 (292 PDF (583KB) (426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中二甲胺残留量的测定
甘加明 李永平 黄诺哲 黄莹 严全鸿
2020, 37(1): 31-35  
摘要 (284 PDF (486KB) (419
抗癌药Ⅰ期临床试验连续重评估方法及R软件实现
黄亚芳,谢文杰
2019, 36(4): 294-299  
摘要 (417)  (409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