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创  刊:2012年5月(双月刊)

主  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  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编辑出版:《中国药物评价》编辑部

国际刊号:ISSN 2095-3593

国内刊号:CN 10-1056/R

主要栏目: 评价技术与方法、监管科学与应用、药物管理(包括证据与决策、药物研究的伦理与科学、警戒与通报)、药品评价(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评价、真实世界证据评价、风险获益评价、上市后评价等)、药物研究、药物经济学评价(药品价格、药物经济学研究)、国际理论与方法前沿、产业与政策热点、药物警戒等。

特辑专栏 更多>
检索
年期检索
文章检索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2025年 42卷 1期 刊出日期:2025-02-28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
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王丽梅1, 2, 李璠1, 3, 阳剑1, 2, 杨鹃溶1, 2, 周思言1, 2
2025, 42(1):  1-5. 
摘要 ( 54 )   PDF (534KB) ( 29 )     
中成药的临床综合评价是推动中医药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发展的重要动力。回顾梳理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评价标准和流程尚不统一,评价内容不全面,证据质量偏低,如何体现中医药特色是一大难点。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开展高质量RCT,并结合真实世界数据形成有效证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中成药的临床价值,并探索一个统一标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评价的整个流程以及数据的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鼓励开展以某个疾病为主的多个同类药物的综合评价;将综合评价结果纳入医保政策﹑临床决策或其他决策用途以增强实际应用价值;建立一套统一的适合中成药的数据采集系统,搭建数据共享平台,以期为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发展提供参考。

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综合评价
黄正明1, 栗占国2, 赵岩3, 伍沪生4, 刘燕鹰5, 杨新波1, 洪舟6
2025, 42(1):  6-10. 
摘要 ( 45 )   PDF (377KB) ( 17 )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综合价值,从而为临床用药给予更优的选择。方法:按照《关于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对白芍总苷胶囊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以及可及性进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安全性评价:白芍总苷胶囊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良好;有效性评价: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临床有效率与羟氯喹比较具有优势;经济学研究显示,白芍总苷胶囊与羟氯喹相比成本更低,可作为优势方案;白芍总苷胶囊在知识产权创新和临床创新等方面证据充足,且作为医保目录品种,临床可及性和可获得性优势明显。结论:白芍总苷胶囊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综合评价
杨海燕1, 郭卓乾2
2025, 42(1):  11-15. 
摘要 ( 33 )   PDF (593KB) ( 19 )     
目的:综合评价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能与价值。方法:基于循证医学、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卫生技术评估(HTA)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官网数据信息、已发表文献和真实世界数据的二次评估等,对中成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以及中医药特色等维度构建评价体系。结果:养心定悸胶囊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安全性良好;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养心定悸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快速型、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有效率指标优于对照组,有效性可靠;经济学研究显示,养心定悸胶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在临床创新、可及性以及中医药特色等方面优势明显。结论: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药物研究
金匮肾气丸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分析
荣红国1, 2, 郭馨月1, 李子涵1, 杨翔翔1, 孙鑫1, 郭慧娟3
2025, 42(1):  16-20. 
摘要 ( 42 )   PDF (441KB) ( 17 )     
目的:系统梳理金匮肾气丸中医古籍和现代临床应用文献,为古方今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金匮肾气丸历史沿革、组成、炮制、功效和应用进行考证分析。结果:金匮肾气丸源自《金匮要略》,其味数组成、药物种类历代以来有变化。汉代至元代,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肾虚、小便不利等肾阳虚证;明代拓展至肾阴虚、脾肾两虚证;清代拓展至阳虚及水湿停聚病证。现代临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支气管哮喘等。结论:根据古今文献考证分析,梳理不同时期对金匮肾气丸认识及应用演化脉络,为金匮肾气丸后期研发和精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AMPK/p38MAPK/NF-κB通路探究湿润烧伤膏改善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的机制研究
门钟兰1, 黄竹芸2, 章彦文3, 褚付奥1, 孙语迪2, 孙双勇1, 2, 3
2025, 42(1):  21-27. 
摘要 ( 29 )   PDF (1088KB) ( 12 )     
目的:采用咪喹莫特(imiquimod, 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和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 IL-17A)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银屑病样模型,研究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O)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和干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IMQ诱导BALB/c小鼠建立银屑病样模型,连续6 d MEBO干预后,评估小鼠皮损情况(PASI评分)和脾脏指数,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皮肤中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Western blot检测AMPK/p38MAPK/NF-κB通路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利用IL-17A诱导HaCaT细胞模拟银屑病样角质形成细胞模型,MTS评估MEBO对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检测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MPK/p38MAPK/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EBO干预显著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症状,降低PASI评分和脾脏指数,减轻皮损病理损伤,降低皮损中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下调p-NF-κB和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AMPK蛋白表达水平;体外细胞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MEBO能够抑制细胞增殖,降低IL-6、IL-1β表达及p-p38MAPK、p-NF-κB蛋白表达水平,激活p-AMPK蛋白表达。结论:湿润烧伤膏通过p38MAPK/NF-κB/AMPK通路抑制IL-23/Th17轴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症状。

鹿茸提取物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海艳1, 刘芮1, 崔悦1, 任婧1, 鄂明尧1, 赵磊2
2025, 42(1):  28-34. 
摘要 ( 34 )   PDF (2113KB) ( 11 )     
目的:鉴于心肌肥厚作为心衰的重要风险因素,而中药领域对于心肌肥厚的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对鹿茸提取物在抑制心肌肥厚方面的潜在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特别是其可能的靶点进行探索。方法:本研究利用GEO数据库挖掘假手术与心肌肥厚小鼠心脏RNA测序基因集,通过Herb网站获取鹿茸靶基因,并运用DAVID平台进行差异基因通路富集分析。同时,采用Metascape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为验证鹿茸提取物作用,构建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利用免疫荧光评估心肌细胞面积,并通过qRT-PCR检测心肌肥厚标志物BNP、β-MHC及鹿茸靶基因与心肌肥厚差异基因的共有基因表达。结果:从GEO数据库中成功挖掘到基因集GSE2459,该基因集与鹿茸靶基因存在4个共有基因。其中,3个基因在心肌肥厚模型中呈现上调表达,1个基因则表达下调。实验结果显示,鹿茸提取物能有效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面积增大,同时降低心肌细胞中BNP和β-MHC的mRNA表达水平。此外,鹿茸提取物还能下调ATP13A3、NPY5R和HSD17B7的mRNA表达,并上调CRISP3的mRNA表达。结论:鹿茸提取物可以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其潜在机制可能与调控共有靶基因ATP13A3、NPY5R、HSD17B7和CRISP3的表达有关。这可为鹿茸在心肌肥厚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期为中药防治心肌肥厚的研究提供思路。

评价技术与方法
HPLC-CAD法测定口服五维赖氨酸葡萄糖中葡萄糖含量
刘庄蔚, 朱健萍, 蒋洁, 何虹, 谭菊英
2025, 42(1):  35-41. 
摘要 ( 25 )   PDF (917KB) ( 17 )     
目的:建立口服五维赖氨酸葡萄糖中葡萄糖含量的高效液相-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测定法,并将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现行质量标准收载的碘量法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喷雾检测器,色谱柱:Waters XBridge BEH Amide(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2%三乙胺水溶液-乙腈(25∶7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箱温度:30℃;进样量:20μL。结果:系统适用性溶液中,葡萄糖与蔗糖、果糖、乳糖之间均能达到基线分离;葡萄糖在0.490 8~0.981 6 mg·mL-1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6),方法的定量限为0.2μg,回收率为100.82%~102.58%(RSD=0.8%,n=6)。对全国4家生产企业的96批样品中葡萄糖含量分别用HPLC-CAD法及碘量法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由于4家企业的辅料均对碘量法有干扰,无法反映葡萄糖的真实含量,HPLC-CAD法测定结果低于碘量法,结果更为准确。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准确测定本品中葡萄糖含量。

基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人血清中司美格鲁肽的含量
罗逸帆1, 2, 张贺峰2, 3, 梁宇2, 3, 邹灵龙1, 2, 3
2025, 42(1):  42-47. 
摘要 ( 28 )   PDF (496KB) ( 15 )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检测人血清中司美格鲁肽含量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为该多肽类药物的临床定量测定提供新的检测手段。方法:通过小鼠免疫及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抗司美格鲁肽的单克隆抗体,并经多轮筛选获得最优抗体对作为本分析方法的关键试剂。利用捕获抗体、司美格鲁肽待测样品和生物素标记的侦测抗体形成夹心结构作为分析原理,通过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与待测物浓度的线性关系实现定量检测。根据方法的用途确定灵敏度和特异性等关键参数,并结合生物分析指导原则对该分析方法进行一系列方法学验证工作。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度满足临床检测需求(2.0 ng·mL-1),标准曲线定量范围为2.0~240.0 ng·m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CV≤17.1%,批内及批间的准确度|%RE|≤17.3%,均满足接受标准;该方法对司美格鲁肽具有高度特异性,可耐受重组人GLP-1高达200.0 ng·mL-1;样本稀释在200倍以内稀释线性良好,并在司美格鲁肽浓度高达2 400.0 ng·mL-1时未观察到钩状效应;选择性和稳定性等参数的验证结果均在可接受标准之内。结论:本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人血清中司美格鲁肽的含量,方法开发始于单克隆抗体试剂的制备,直至电化学发光检测法的建立和验证。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特点,为司美格鲁肽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清肺抑火片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研究
范秀春, 罗廷顺, 徐维二, 缪明锦, 董坤
2025, 42(1):  49-53. 
摘要 ( 27 )   PDF (376KB) ( 9 )     
目的:建立清肺抑火片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方法,从安全性方面评价清肺抑火片的质量。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清肺抑火片中矮壮素,缩节胺,丁酰肼,吡啶醇,多效唑及烯效唑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 34批清肺抑火片样品中:3个厂家生产的10批样品检出矮壮素的量为7.3~238.9 g·kg-1,其余成分未检出。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1 2~0.999 9),各组分的加标回收率均为60%~80%,RSD%为6.4%~11.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清肺抑火片中矮壮素,缩节胺,丁酰肼,吡啶醇,多效唑及烯效唑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具有实用性,可为药品质量控制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药品评价
异麦芽糖酐铁治疗中国缺铁性贫血患者疗效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李大鹏1, 肖蓉2, 杨正强3, 秘营昌1, 张凤奎1
2025, 42(1):  54-60. 
摘要 ( 33 )   PDF (344KB) ( 8 )     
目的:调查异麦芽糖酐铁在中国缺铁性贫血(IDA)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在全国79家医院接受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的IDA患者数据;使用SAS9.4软件分别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和不符合正态分布血液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采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影响临床疗效[治疗后4周血红蛋白(Hb)相对基线差值]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 083例IDA患者数据,其中分别有63、2 009、11例患者接受异麦芽糖酐铁500、1 000、1 500 mg单次静脉输注,平均剂量为(987.5±93.4)mg。接受异麦芽糖酐铁治疗后2周,患者的Hb(92.26 g·L-1比74.28 g·L-1)、平均红细胞体积(77.72 fL比70.89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8.51 pg比24.14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98.64 g·L-1比275.26 g·L-1)、血清铁(20.40 μmol·L-1比5.00 μmol·L-1)、血清铁蛋白(78.00 ng·mL-1比4.50 ng·mL-1)和转铁蛋白饱和度(21.40%比5.80%)均较基线显著改善(P<0.001);接受异麦芽糖酐铁治疗后4周,上述指标进一步得到改善;治疗后4周的Hb达标率和贫血改善(Hb上升≥20 g·L-1)率分别为33.8%(705/2 083)和91.7%(1 911/2 083)。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接受麦芽糖酐铁治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患者来源、贫血病因、异麦芽糖酐铁给药剂量、输血和基线Hb水平(P<0.05)。结论:异麦芽糖酐铁在我国IDA患者中的疗效确切,单次静脉输注能提升血液指标,显著改善患者贫血。

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的Meta分析
张雪莲1, 王冠杰1, 孙清海1, 王振华1, 谭帅2
2025, 42(1):  61-67. 
摘要 ( 30 )   PDF (1470KB) ( 8 )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 Embase, Cochrane图书馆从建库至2024年3月以来有关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及评估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汇总结果表明意向治疗(ITT)人群联合治疗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缓解率(Overall Remission Rate,ORR)明显优于仅接受化疗的患者(OS:HR=0.90,95%CI 0.82~0.99,P<0.05;PFS:HR=0.80,95%CI 0.74~0.87,P<0.001;ORR:HR=1.17,95%CI 1.07~1.29,P<0.001)。亚组分析进一步表明,免疫治疗对于PD-L1阳性人群的PFS没有显著影响,结果间没有显著差异(HR=0.67,95%CI 0.27~1.63,P=0.37)。免疫治疗在PD-L1阳性人群的OS明显延长(HR=1.36,95% CI 1.01~1.85,P=0.004)。提示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12,95% CI 1.02~1.22,P=0.02),联合组≥3级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RR=1.12,95%CI 1.01~1.85,Z=3.64,P=0.000 3<0.05),联合治疗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RR,3.78;95%CI,2.85~5.02,P<0.000 01),甲状腺功能亢进(RR,6.95;95%CI,2.51~12.99,P=0.000 2)、咳嗽(RR,1.28;95%CI,1.07~1.53,P=0.006)。结论: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比单独化疗更有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OSAHS患者经羧甲司坦联合氨茶碱治疗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王慧, 苑小倩, 梁耀升
2025, 42(1):  68-72. 
摘要 ( 24 )   PDF (404KB) ( 7 )     
目的:观察羧甲司坦联合氨茶碱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0例、联合组50例。对照组予以氨茶碱治疗,联合组予以羧甲司坦联合氨茶碱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呼吸调节指标、睡眠状态[睡眠转换次数、Epworth睡眠(ESS)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化应激[8-羟基脱氧鸟苷(8-OHG)、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呼吸低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睡眠转换次数、ESS评分、AHI分别为(96.32±26.31)次、(6.52±1.85)分、(9.02±2.03)次/h,均低于对照组的(158.94±32.98)次、(9.54±2.18)分、(13.57±3.52)次/h,且SaO2(96.85±18.83%)高于对照组(88.20±1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8-OHG、ox-LDL、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司坦联合氨茶碱治疗OSAHS的疗效确切,可改善呼吸调节功能、睡眠质量,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

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孕康颗粒联合黄体酮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李清, 张小环, 张方圆
2025, 42(1):  73-77. 
摘要 ( 24 )   PDF (358KB) ( 10 )     
目的:分析孕康颗粒联合黄体酮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10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联合组,各53例。常规组接受黄体酮治疗,联合组接受黄体酮+孕康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阴道出血、腰酸腹痛、头晕耳鸣、畏寒肢冷)、雌二醇(E2)、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94.34%高于常规组81.13%(P<0.05);治疗后联合组腰酸腹痛、阴道出血、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β-HCG、E2、孕酮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PAI-1、D-D、t-PA水平较常规组更低,APTT、PT水平较常规组更高(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3/53)与常规组9.43%(5/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个月,联合组妊娠成功率89.80%高于常规组74.47%(P<0.05)。结论:孕康颗粒联合黄体酮治疗复发性流产安全有效,能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提高妊娠成功率。

管理研究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管理评审探讨与常见问题分析
颜若曦
2025, 42(1):  78-80. 
摘要 ( 44 )   PDF (258KB) ( 28 )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有关管理评审相关规定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国外药品生产检查发现的管理评审相关缺陷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管理评审内容、管理评审程序文件与执行、问题识别分析与结论、记录与报告和评审周期等6个方面提炼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管理评审的常见缺陷,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进一步做好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思路与参考。

GB 9706.1-2020标准实施技术审评关注点
郑晨1, 赵扬2, 杨鹏飞1
2024 41(3): 177-179
摘要 (207 PDF (339KB) (180
美国FDA医疗器械创新审评机制研究
彭谱1, 朱传清1, 朱鹏志1, 张世庆2, 仉琪2
2024 41(5): 337-345
摘要 (107 PDF (572KB) (124
国际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发展现状及监管政策研究
朱凤昌1, 叶潇2, 崇小萌2, 江翊国3
2024 41(4): 257-264
摘要 (106 PDF (523KB) (73
浅谈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实践中统一审评尺度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黄亚兰
2024 41(6): 429-431
摘要 (82 PDF (386KB) (33
医疗器械延续注册审评概述
杨策1, 王晓楠1, 刘志琦2, 董小楠1, 苗晶晶1, 王玉姬1
2024 41(5): 349-351
摘要 (80 PDF (260KB) (75
感冒退热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王琪1, 许妍2, 张妍2, 3, 张玉2, 3, 杨毅生2, 洪挺2
2024 41(6): 489-493
摘要 (78 PDF (445KB) (13
乌帕替尼上市后不良反应评估:一项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
史华慧, 许志强, 季春梅
2024 41(5): 419-423
摘要 (74 PDF (355KB) (62
不同厂家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测定及评价
史天智, 邓思维
2024 41(5): 358-361
摘要 (72 PDF (501KB) (62
甘桔冰梅片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综合评价
李博1, 叶祖光2, 喻蓉3, 王嘉玺4
2024 41(3): 243-247
摘要 (67 PDF (387KB) (124
中国与欧盟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要求对比及分析
孙克英, 金若男
2024 41(5): 346-348
摘要 (65 PDF (269KB) (127
细胞治疗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汪宁1, 杨欢1, 徐楠楠1, 夏艳2, 侯德宝2, 刘颖3, 李洪贞1
2024 41(6): 439-445
摘要 (65 PDF (519KB) (33
UPLC-MS/MS法测定坎地沙坦酯原料药及片剂中3种遗传毒性杂质的含量
吴月霞, 杨秋红, 陈杰
2024 41(5): 362-367
摘要 (56 PDF (916KB) (31
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王丽梅1, 2, 李璠1, 3, 阳剑1, 2, 杨鹃溶1, 2, 周思言1, 2
2025 42(1): 1-5
摘要 (54 PDF (534KB) (29
体外诊断试剂参考区间审评要求及关键关注点
赵怡, 韩昭昭
2024 41(6): 432-435
摘要 (52 PDF (485KB) (31
高效凝胶色谱联用质谱法快速鉴定盐酸头孢吡肟中的聚合物
张夏, 刘颖, 李进, 宁保明, 胡昌勤
2024 41(5): 352-357
摘要 (52 PDF (1063KB) (57
贝伐珠单抗眼部用药相关不良事件回顾性研究
孙冠男1, 陈礼怡2, 何明珠2, 张焜2, 颜久兴2
2024 41(5): 424-428
摘要 (52 PDF (455KB) (37
伏立康唑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的研究进展
李雅暄1, 宋沧桑1, 2, 李兴德1, 2, 王国徽2, 毛盼盼2, 马雪娇2
2024 41(4): 307-313
摘要 (52 PDF (513KB) (15
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常见问题解析
雷山, 韩昭昭, 吕允凤
2024 41(6): 436-438
摘要 (50 PDF (293KB) (25
HPLC法测定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中 盐酸异丙嗪相关杂质的研究
奉艳花, 朱荣, 杨娜, 黄丽丽, 陈瀚, 赵庄
2024 41(3): 180-184
摘要 (49 PDF (480KB) (74
电子鼻技术应用于木香和川木香的快速鉴别研究
赵小勤1, 罗江2, 艾青青1, 罗霄1, 李及1, 代琪1, 许莉1
2024 41(3): 209-216
摘要 (48 PDF (1062KB) (128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珍珠通络丸对 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张雅蓓1, 2, 3, 孙嘉骏1, 3, 赵艳青1, 2, 华志鹏1, 2, 白海花4, 贾小娥1, 3, 杨志甫2
2024 41(3): 233-237
摘要 (48 PDF (1554KB) (83
基于《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 体系》的氟维司群的临床综合评价研究
李新瑞1, 邬丹莲2, 沈楠2, 顾秋君2, 吕伟2
2024 41(3): 238-242
摘要 (48 PDF (351KB) (76
八角茴香的来源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综述
代琪1, 李佳栩2, 叶俏波2, 罗霄1, 李及1, 张良1
2024 41(6): 452-458
摘要 (48 PDF (571KB) (16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有关物质的测定及 影响因素考察
张迪1, 2, 张丽1, 2, 李尚颖1, 2, 徐万魁1, 2
2024 41(3): 192-197
摘要 (47 PDF (511KB) (63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的临床综合评价
朱蜀云1, 王欣2
2024 41(5): 405-409
摘要 (46 PDF (552KB) (86
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综合评价
黄正明1, 栗占国2, 赵岩3, 伍沪生4, 刘燕鹰5, 杨新波1, 洪舟6
2025 42(1): 6-10
摘要 (45 PDF (377KB) (17
基于网站服务器构建亚硝胺类基因毒性化合物数据库
胡笑文1, 王艺璇1, 徐辉2, 袁松1 , 陈华1 , 张庆生1
2024 41(3): 251-256
摘要 (45 PDF (696KB) (115
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罗艳1, 宋沧桑1, 2, 王波1, 任宝军2, 李兴德1, 2, 张思敏3, 方甜甜1, 2
2024 41(3): 217-221
摘要 (44 PDF (356KB) (58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管理评审探讨与常见问题分析
颜若曦
2025 42(1): 78-80
摘要 (44 PDF (258KB) (28
核黄素磷酸钠中核黄素含量测定的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梁爱仙, 陈颜清, 杨雅贤, 庞发根, 梁智渊, 殷果, 王晓炜
2024 41(3): 185-191
摘要 (43 PDF (375KB) (30
不同品种百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代琪1, 杨海媚2, 李林珍2, 叶俏波2, 罗霄1, 李及1, 叶俊龙1
2024 41(6): 459-463
摘要 (43 PDF (397KB) (8
原研与仿制伏立康唑注射剂的 血药浓度对比与疗效分析
杨丹, 王漪檬, 李巧艳, 马爱玲
2024 41(5): 384-387
摘要 (43 PDF (321KB) (33
药用辅料大豆油、橄榄油中甾醇组分的检测及分析
李沫, 黄海, 徐万魁
2024 41(6): 464-469
摘要 (42 PDF (564KB) (14
金匮肾气丸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分析
荣红国, 郭馨月, 李子涵, 杨翔翔, 孙鑫, 郭慧娟
2025 42(1): 16-20
摘要 (42 PDF (441KB) (17
金匮肾气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荣红国1, 2, 武麟懿1, 李馨羽1, 耿天予1, 邢叶一祎1, 郭慧娟3
2024 41(6): 501-508
摘要 (41 PDF (2013KB) (17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炎症反应 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周涛, 孙超艳, 闫登峰
2024 41(5): 414-418
摘要 (41 PDF (438KB) (53
HPLC-一测多评法测定参葛补肾胶囊中 总黄酮醇苷的含量
李成功1, 胡时先1, 任宾1, 潘树球2, 徐海燕1, 王涵斌1, 郝娟1
2024 41(3): 198-203
摘要 (41 PDF (394KB) (68
某院2020—2022年门诊药房非甾体抗炎药的用药分析
林丽芬1, 陈沭1, 卢燕辉1, 刘岳金1, 潘海山1, 沈赟2
2024 41(4): 327-330
摘要 (40 PDF (325KB) (18
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刘恬恬, 贾存秋, 胡静, 吴易丛, 陈珊珊
2024 41(3): 248-250
摘要 (39 PDF (319KB) (122
ICP-AES法检测脂肪乳注射液中铝元素杂质的含量
王震红, 阚微娜, 赵哲, 杨宏伟
2024 41(4): 286-288
摘要 (38 PDF (307KB) (17
续断来源考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
代琪, 叶臻, 叶俏波, 雷蕾
2020, 37(6): 432-436  
摘要 (391 PDF (479KB) (1544
国外典型药物警戒数据库研究及经验借鉴
李宗阳, 敬赟鑫, 李彩霞, 林凡钰, 梁佳琪, 柳鹏程
2021, 38(4): 265-273  
摘要 (628 PDF (1264KB) (1285
国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经验与启示
胡宇, 宗欣, 于淼, 李勇
2020, 37(5): 327-331  
摘要 (461 PDF (413KB) (1233
基于PEST法对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环境的分析
胡慧敏, 胡云梦, 郭冬梅
2021, 38(2): 85-89  
摘要 (771 PDF (572KB) (1222
单个病例数据网状Meta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田金徽, Fujian Song, 高亚, 张俊华
2020, 37(3): 161-164  
摘要 (370 PDF (404KB) (1217
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研究
占诗贵 张丽娜 黄正刚 张丽娟
2020, 37(1): 50-54  
摘要 (361 PDF (329KB) (1194
新生儿苯巴比妥用药合理性分析
周宇雪, 李燕, 吕萌, 彭诗荣, 孙冲
2020, 37(3): 228-231  
摘要 (427 PDF (335KB) (1183
15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对比分析
田金徽 高亚 孙炜 任珍锐 李钦
2020, 37(1): 16-21  
摘要 (360 PDF (1751KB) (1139
GRADE在卫生技术评估中的应用
杨珂璐, 葛龙, 刘明, 高亚, 史黎炜, 肖月, 田金徽,
2020, 37(6): 411-416  
摘要 (263 PDF (579KB) (1069
儿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贾俊琴, 宋沧桑, 孙艳芳, 秦芳
2021, 38(2): 122-129  
摘要 (206 PDF (369KB) (1015
GC-MS/MS方法测定卷柏中66种农药残留
霍甜甜, 李彦超, 周宁, 郑晓珂
2021, 38(1): 62-69  
摘要 (312 PDF (435KB) (942
以“总有效率”作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指标存在的误区
张英英, 申晨, 张颖, 刘建平
2020, 37(5): 337-340  
摘要 (367 PDF (338KB) (924
我国儿童药品目录与数据库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倩雯, 叶乔峰#, 吕迁洲, 李晓宇
2021, 38(3): 259-264  
摘要 (279 PDF (616KB) (903
碘帕醇致部分记忆丧失不良反应1例
莫小凤, 李特
2021, 38(2): 141-143  
摘要 (117 PDF (348KB) (896
固相萃取技术-HPLC法同时测定滑膜炎片/颗粒中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的含量
康凯, 张静娇, 刘斯亮, 李娜
2020, 37(3): 196-200  
摘要 (288 PDF (465KB) (880
罕见病真实世界研究的思考
李壮琪, 杨悦
2020, 37(2): 81-84  
摘要 (503 PDF (415KB) (869
医疗机构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标准实践研究
刘泽干, 蔡蒋帆, 马俊龙, 李海平, 唐莉, 张澈
2021, 38(1): 79-84  
摘要 (303 PDF (378KB) (861
14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比较研究
田金徽 刘爱萍 高亚 任珍锐 孙炜
2020, 37(1): 11-15  
摘要 (369 PDF (1290KB) (858
工艺验证检查缺陷分析
翟铁伟, 颜若曦, 王立杰
2021, 38(5): 380-382  
摘要 (350 PDF (350KB) (849
基于美国医药分开经验探析加快我国药房剥离的政策
魏皖琳, 冯国忠
2020, 37(2): 140-143  
摘要 (316 PDF (482KB) (84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