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

创  刊:2012年5月(双月刊)

主  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  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编辑出版:《中国药物评价》编辑部

国际刊号:ISSN 2095-3593

国内刊号:CN 10-1056/R

主要栏目: 评价技术与方法、监管科学与应用、药物管理(包括证据与决策、药物研究的伦理与科学、警戒与通报)、药品评价(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评价、真实世界证据评价、风险获益评价、上市后评价等)、药物研究、药物经济学评价(药品价格、药物经济学研究)、国际理论与方法前沿、产业与政策热点、药物警戒等。

特辑专栏 更多>
检索
年期检索
文章检索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2025年 42卷 4期 刊出日期:2025-08-28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产业与政策热点
抗体偶联药物生产关键环节GMP检查研究
马岩松, 董方, 康鹰, 颜若曦
2025, 42(4):  241-250.  doi:magtech-2025-04-24-00001
摘要 ( null )   PDF (1118KB) ( 1 )     
  探讨了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检查相关研究。概述了ADC的基本结构、作用机制及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抗体中间体生产、细胞毒素(payload)生产、连接子-毒素(linker-payload)合成、ADC偶联生产、ADC纯化和制剂生产等关键步骤。分析了ADC药物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概述了ADC药物生产的GMP相关法规要求,详细阐述了ADC药物各个生产关键环节的GMP检查要点,以及ADC生产GMP要求的特殊性。针对ADC药物生产中的特殊GMP考量因素,提出了GMP检查的技术难点、挑战、策略和建议,旨在为ADC药物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监管机构的GMP检查提供参考。

抗吗啡依赖的专利态势与技术发展研究
江维宁, 王全军
2025, 42(4):  251-256.  doi:magtech-2025-05-22-00002
摘要 ( null )   PDF (668KB) ( 1 )     
  目的:阿片类药物依赖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其中吗啡长期使用导致的耐受性及成瘾性严重限制其临床应用。现有抗吗啡依赖药物对躯体戒断症状及精神依赖的缓解效果有限,且复吸率居高不下,亟需通过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优化研发新型干预手段。方法:通过在HimmPat数据库中构建检索式,获取1 921项同族专利数据,系统分析了抗吗啡依赖领域的技术发展态势。结果:全球抗吗啡依赖专利申请量于2018年达峰值后呈稳定增长,我国申请量保持稳定增长,反映技术成熟化。美国在此领域的专利申请量(35.71%)在全球占主导地位,我国(13.01%)也展现出良好的创新活力。核心申请人以企业及科研机构为主,凸显产学研协同需求。技术分类聚焦有机化合物类药物(A61K31)和神经系统干预(A61P25/36)。此外,本研究对主要技术方向进行了分类及提出发展建议,涵盖动物模型构建、设备技术应用、药物干预治疗三大方向。结论:本研究为抗吗啡依赖领域的研发策略优化与专利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以期推动相关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未来研究应重点提升动物模型临床相关性、治疗设备精准性和天然药物稳定性,并深化多靶点协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药物研究
半夏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现况研究
张楠, 景琪, 韩雪梅, 侯效英, 常承东, 吴国泰
2025, 42(4):  257-263.  doi:magtech-2025-05-12-00001
摘要 ( null )   PDF (1738KB) ( 1 )     
半夏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通常炮制后使用,含半夏的中药制剂应用广泛。本研究通过分析半夏不同炮制品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总结含半夏中药制剂的剂型、主要功能和组方规律;整理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含半夏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发现,法半夏和姜半夏是中药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炮制品,且丸剂最多,半夏炮制过程不仅降低了生半夏的毒性,还改变了部分药效和药性;含半夏的中药制剂功效较多,能够有效治疗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孕妇禁忌是含半夏中药制剂的主要安全警示。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中药枳壳研究动态及前沿可视化分析
钟文婷, 张英, 马志国, 曹晖, 吴孟华
2025, 42(4):  264-273.  doi:magtech-2025-04-27-00001
摘要 ( null )   PDF (3308KB) ( 1 )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枳壳(aurantii fructus)的研究现状,分析其未来研究趋势和热点。方法: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1992年至2025年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结合统计学方法对文献的年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 012篇文献(中文824篇,英文188篇)。中文文献发文量在2006年达到峰值,英文文献在2024年达到峰值,其研究热点从早期的化学成分分析逐渐转向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结论:枳壳的研究从化学成分分析逐步扩展到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网络药理学和分子机制探索,为其在传统中药和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技术与方法
小红参安寐合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樊敏哲, 候佳晨, 李林森, 王艳, 朱丹
2025, 42(4):  274-280.  doi:magtech-2025-05-28-00001
摘要 ( null )   PDF (568KB) ( 1 )     
   目的:优选出小红参安寐合剂的最佳水提工艺,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本研究采用L9(32)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考察方法优化小红参安寐合剂的水提取工艺,选取溶剂体积和提取时长作为关键考察参数,系统评价其对提取率的影响。在质量控制方面,首先运用薄层色谱技术对合剂中栀子、白芍及远志三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合剂中栀子苷、芍药苷与细叶远志苷A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Silgreen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柱温35 ℃;以乙腈-水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8,230,320 nm;进样体积为10 μL。结果:优选出小红参安寐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初提10倍量水,加热提取1 h,第二次提取4倍量水,加热,提取1 h。薄层色谱显色结果良好,阴性样品无明显干扰。样品中的3个成分稳定性好,重复性考察结果符合标准,平均回收率符合质量控制规定。中试样品综合评分为25.30分。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和定量的质量控制方法符合质控要求,操作简便,可用于小红参安寐合剂的质量把控。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盐酸决奈达隆中遗传毒性杂质的研究
李筱玲, 张丽婷, 杨涵, 植建琼, 黄少莲, 曲峥, 孙冰月
2025, 42(4):  281-284.  doi:magtech-2025-04-14-00002
摘要 ( null )   PDF (496KB) ( 1 )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法检测盐酸决奈达隆原料药中3个遗传毒性杂质的残留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柱温30 ℃,以0.1%的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通过质谱电喷雾正离子( ES + ) 模式电离、选择离子监测扫描模式(SIR)分别对3个遗传毒性杂质检测。结果:3个杂质分别在20.13~805.1 ng·mL-1(杂质Ⅰ)、62.15~776.9 ng·mL-1(杂质Ⅱ)、5.081~813.0 ng·mL-1(杂质Ⅲ)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r分别为1.000、1.000、0.999);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3.0%~99.4%(杂质Ⅰ)、83.5%~91.7%(杂质Ⅱ)、82.0%-92.9%(杂质Ⅲ)。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稳定,灵敏度高,线性范围较宽,满足样品测定的要求,为盐酸决奈达隆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支持。

注射用生长抑素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研究
钟燕飞, 赖珊, 张帆
2025, 42(4):  285-289.  doi:magtech-2025-01-24-00001
摘要 ( null )   PDF (358KB) ( 1 )     
   目的:建立注射用生长抑素的无菌检查方法,以解决不同生产企业在检查方法上的差异,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效率。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1无菌检查法”的规定,采用薄膜过滤法对12家企业生产的规格为3 mg注射用生长抑素进行方法适用性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为试验菌株进行试验,分别设立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验证方法的适用性。结果:通过系统比较12家企业现行方法及方法适用性试验,最终确定优化方法为:供试品用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溶解后,采用薄膜过滤法过滤,无需冲洗。方法适用性试验显示:6种标准菌株在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均生长良好,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所有企业样品均未显示抑菌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注射用生长抑素无菌检查方法科学可靠,解决了企业间方法不统一的问题,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标准化依据,为其他多肽类激素药物的无菌检查方法提供参考。

药品评价
环硅酸锆钠治疗血液透析伴慢性高钾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毛盼盼, 安兴宇, 宋沧桑, 李兴德
2025, 42(4):  290-294.  doi:magtech-2024-10-15-00001
摘要 ( null )   PDF (403KB) ( 1 )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伴慢性高钾血症患者使用环硅酸锆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23年3~10月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血液透析伴慢性高钾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及危险因素分析。试验组采用环硅酸锆钠治疗,对照组实施低钾饮食治疗,观察2组降钾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有效性方面:治疗后,试验组血钾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且50%患者的血钾值能够稳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指标2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是否服用RAASI药物、透析龄以及肌肝水平是影响环硅酸锆钠降钾效果的危险因素。安全性方面: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高钾血症患者实施环硅酸锆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钾浓度且安全性较好,使用时应注意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丙戊酸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鲁赛娟, 王国徽, 张函舒, 李兴德, 毛盼盼, 宋沧桑
2025, 42(4):  295-299.  doi:magtech-2025-06-17-00001
摘要 ( null )   PDF (1576KB) ( 1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丙戊酸(VPA)治疗乳腺癌(B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GeneCards、 DrugBank、PharmGKB 3个在线数据库检索VPA相关靶点,基于GeneCards、PharmGKB数据库筛选BC相关的基因靶点,经 Venny 2.1.0 取交集,相关数据导入 STRING 数据库,构建 PPI 网络,使用 Cytoscape 3.9.1 软件将其可视化,并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GO 和 KEGG对交集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筛选出VPA与BC的交集靶点有209个,核心靶点8个,富集得到相关的信号通路有癌症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铂类药物耐药性等。结论:VPA与BC作用的潜在靶点MAPK3、ESR1、CREBBP、HDAC1、HIF1A、TP53,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Fox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铂类药物耐药性等有关。研究表明,VPA可通过多个成分、多个靶点、多条途径调节机体免疫。

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刘缦缦, 裴晓杭
2025, 42(4):  300-305.  doi:magtech-2025-05-27-00002
摘要 ( null )   PDF (456KB) ( 1 )     
  目的:评估阿扎胞苷(Azacitidine, AZA)联合维奈克拉(Venetoclax, VEN)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例老年初治AML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接受AZA+VEN治疗,主要终点为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细胞恢复率(CR/CRi),次要终点包括总缓解率(ORR)及微小残留病灶(MRD)阴转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中位治疗3个周期,CR/CRi率51.22%(21/41),ORR达63.41%(26/41);首周期治疗CR/CRi率为43.90%,61.90%的患者在1~2个周期内实现MRD转阴。多因素分显示,年龄≥75岁、血红蛋白(Hb)≥80 g·L-1、ASXL1基因突变和不存在TP53基因突变是患者获得治疗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中位随访10.6个月,1年总生存期(OS)为55.39%。初诊原始细胞≥50%、TP53突变及未达CR/CRi与OS缩短显著相关(P<0.05)。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均出现Ⅲ~Ⅳ级血液学毒性,非血液学毒性以肺部感染最常见,1例患者因重症感染死亡。结论:AZA联合VEN治疗老年初治AML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控。年龄、Hb、ASXL1/TP53突变可预测疗效,原始细胞负荷、TP53异常及缓解状态是重要预后指标。
      
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T2DM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影响
罗政委
2025, 42(4):  306-310.  doi:magtech-2025-05-27-00001
摘要 ( null )   PDF (367KB) ( 1 )     
目的:评估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功能及炎症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T2DM患者(效应量d=0.8,α=0.05,β=0.2),分为对照组(阿卡波糖+二甲双胍,n=46)和试验组(联用利拉鲁肽,n=46)。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FPG、HbA1c)、血脂指标(TG、TC、LDL-C、HDL-C)、胰岛功能参数(HOMA-IR、ISI、HOMA-β)以及炎症(NLRP3)与氧化应激指标(MDA、GSH-PX、SOD)的变化,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48% vs 78.2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HbA1c、TG、TC、LDL-C均降低而HDL-C升高,且试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试验组胰岛功能改善更明显:HOMA-IR降低幅度更大,ISI及HOMA-β升高幅度更大(均P<0.05)。此外,试验组炎症指标(NLRP3)和氧化应激指标(MDA)降低幅度,以及抗氧化指标(GSH-PX、SOD)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能更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并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同时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且安全性良好。

基于关联规则的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闫沛沛, 朱振兴, 刘永新, 陶继阳, 李克
2025, 42(4):  311-314.  doi:magtech-2025-05-09-00001
摘要 ( null )   PDF (748KB) ( 1 )     
目的:通过对郑州市某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该药物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从医院HIS数据库中提取5年内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相关信息,应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中网状分析和Apriori算法进行“药品-药品”和“药品-类别”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用于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涉及使用科室16个,中医证候诊断217个;临床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较多,联合单药品种主要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等,联合药物类别主要为抗感染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在临床上存在用药风险,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使用,建立相关使用规范,加强用药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管理研究
云南省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关键环节质控管理专家共识
宋沧桑 李兴德 吴晖 包金颖 陈 洁 陈 沫 陈云武 陈镜宇 法艳梅 冯 蓉 方甜甜 何 瑾 黄 健 何大方 和爱琼 贾俊琴 罗碧燕 李惠英 陆 维 刘 璐 罗 新 李坤艳 刘苗苗 麻琳瑜 毛盼盼 聂彩霞 宋 芳 台琪瑞 武丽锳 王慧铃 王海秀 邬梅仙 杨金有 杨子萱 杨亚彬 杨焕芝 张红银 张 敏 张进唯 张天吉
2025, 42(4):  315-320.  doi:magtech-2025-01-26-00004
摘要 ( null )   PDF (943KB) ( 1 )     
  第二类精神药品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特殊管理药品,其不规范使用存在显著的成瘾风险与流弊隐患。当前我国虽已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管体系,但针对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仍存在空白。为规范云南省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精细化、标准化、同质化管理,本编写组在系统梳理前期调研数据、整合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开展多轮专家咨询与论证,围绕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关键环节质控要点,主要内容包括第二类精神药品在医疗机构使用的管理组织架构、相关人员培训与授权机制及重点环节(如处方开具、调配、储存及使用)的规范化管理3个方面内容,最终形成《云南省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关键环节质控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的创新性在于首次建立省级层面的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关键环节质控指标体系,旨在为云南省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及管理的同质化、规范化提供科学指导。

海南省临床急需进口药品首次申报常见问题分析
黄冬强, 白凯文
2025, 42(4):  321-324.  doi:magtech-2025-07-18-00001
摘要 ( null )   PDF (336KB) ( 1 )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在现代产业体系中要求提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水平。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背景下,本研究对海南省2022—2024年临床急需进口药品首次申报情况进行梳理,对申请书、资质证明文件、拟进口药品的使用计划文件、专家信息等模块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常见问题表现为资料缺失、资料不明确、资料矛盾、合规性不足4个方面。针对申报资料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海南省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监管实际,从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角度出发,监管部门可通过推进申报资料标准化模板的建立实施、构建长效化互动机制等方面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医疗机构可通过建立标准化文件体系、完善申报全流程管控等方面充分发挥申报主体责任,主动提升申报资料质量,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同向发力,赋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八角茴香的来源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综述
代琪1, 李佳栩2, 叶俏波2, 罗霄1, 李及1, 张良1
2024 41(6): 452-458
摘要 (564 PDF (571KB) (230
不同品种百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代琪1, 杨海媚2, 李林珍2, 叶俏波2, 罗霄1, 李及1, 叶俊龙1
2024 41(6): 459-463
摘要 (442 PDF (397KB) (170
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综合评价
黄正明1, 栗占国2, 赵岩3, 伍沪生4, 刘燕鹰5, 杨新波1, 洪舟6
2025 42(1): 6-10
摘要 (390 PDF (377KB) (261
金匮肾气丸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分析
荣红国, 郭馨月, 李子涵, 杨翔翔, 孙鑫, 郭慧娟
2025 42(1): 16-20
摘要 (375 PDF (441KB) (201
鹿茸提取物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海艳1, 刘芮1, 崔悦1, 任婧1, 鄂明尧1, 赵磊2
2025 42(1): 28-34
摘要 (338 PDF (2113KB) (123
金匮肾气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荣红国1, 2, 武麟懿1, 李馨羽1, 耿天予1, 邢叶一祎1, 郭慧娟3
2024 41(6): 501-508
摘要 (331 PDF (2013KB) (177
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王丽梅1, 2, 李璠1, 3, 阳剑1, 2, 杨鹃溶1, 2, 周思言1, 2
2025 42(1): 1-5
摘要 (309 PDF (534KB) (296
异麦芽糖酐铁治疗中国缺铁性贫血患者疗效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李大鹏1, 肖蓉2, 杨正强3, 秘营昌1, 张凤奎1
2025 42(1): 54-60
摘要 (239 PDF (344KB) (299
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综合评价
杨海燕1, 郭卓乾2
2025 42(1): 11-15
摘要 (217 PDF (593KB) (212
细胞治疗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汪宁1, 杨欢1, 徐楠楠1, 夏艳2, 侯德宝2, 刘颖3, 李洪贞1
2024 41(6): 439-445
摘要 (206 PDF (519KB) (373
替戈拉生片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经济学评价
赵梦蕊, 王沛, 王进
2025 42(2): 135-140
摘要 (187 PDF (784KB) (342
盐酸雷尼替丁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
陈亚飞, 许莉莉, 路晓, 张继秋, 刘孟妮, 吴蕊, 邱健珉, 王春婷
2025 42(2): 147-152
摘要 (163 PDF (3643KB) (1665
感冒退热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王琪1, 许妍2, 张妍2, 3, 张玉2, 3, 杨毅生2, 洪挺2
2024 41(6): 489-493
摘要 (143 PDF (445KB) (147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管理评审探讨与常见问题分析
颜若曦
2025 42(1): 78-80
摘要 (139 PDF (258KB) (147
HPLC法测定法莫替丁注射剂及片剂中的有关物质
周雅丽, 曾金亮, 陈小清, 彭素洁, 殷果, 梁智渊, 甘加明
2025 42(2): 95-101
摘要 (135 PDF (539KB) (112
浅谈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实践中统一审评尺度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黄亚兰
2024 41(6): 429-431
摘要 (133 PDF (386KB) (159
基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人血清中司美格鲁肽的含量
罗逸帆1, 2, 张贺峰2, 3, 梁宇2, 3, 邹灵龙1, 2, 3
2025 42(1): 42-47
摘要 (125 PDF (496KB) (357
体外诊断试剂参考区间审评要求及关键关注点
赵怡, 韩昭昭
2024 41(6): 432-435
摘要 (112 PDF (485KB) (207
清肺抑火片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研究
范秀春, 罗廷顺, 徐维二, 缪明锦, 董坤
2025 42(1): 49-53
摘要 (108 PDF (376KB) (67
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的Meta分析
张雪莲1, 王冠杰1, 孙清海1, 王振华1, 谭帅2
2025 42(1): 61-67
摘要 (108 PDF (1470KB) (220
HPLC测定米诺地尔搽剂中米诺地尔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丰杰, 郭文琪, 张元杰, 祖桂芳, 王明姣, 鞠英杰
2025 42(2): 102-106
摘要 (103 PDF (3643KB) (1572
我院老年慢病患者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研究分析
刘蕊, 朱蕊
2025 42(2): 141-146
摘要 (102 PDF (3643KB) (1334
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在异烟肼利福平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李娜, 李伟, 赵守松
2025 42(2): 111-115
摘要 (101 PDF (3643KB) (1130
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常见问题解析
雷山, 韩昭昭, 吕允凤
2024 41(6): 436-438
摘要 (100 PDF (293KB) (103
警戒维度下基层监测机构对医疗器械上市后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王振东, 玄怡, 袁明辉, 牛惠芳, 杨建卫, 曹建军, 王茜, 赵玉娟
2025 42(2): 81-85
摘要 (99 PDF (726KB) (251
DOACs预防非瓣膜性房颤相关性脑卒中的 临床综合评价
王睿1, 2, 吴迪1, 张阳2, 王忠凯1, 彭云珠1
2024 41(6): 494-500
摘要 (96 PDF (354KB) (241
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抑制呛咳反应及优化镇静效果的临床研究分析
张彦杰, 喻静, 单立刚
2025 42(2): 126-129
摘要 (95 PDF (437KB) (159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溶出方法中溶出介质pH预测模型研究
曹文军, 李佐静
2025 42(2): 91-94
摘要 (95 PDF (3643KB) (1095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赵琳, 张燕, 彭亮
2025 42(2): 116-120
摘要 (92 PDF (3643KB) (1475
药用辅料大豆油、橄榄油中甾醇组分的检测及分析
李沫, 黄海, 徐万魁
2024 41(6): 464-469
摘要 (90 PDF (564KB) (199
OSAHS患者经羧甲司坦联合氨茶碱治疗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王慧, 苑小倩, 梁耀升
2025 42(1): 68-72
摘要 (89 PDF (404KB) (94
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质量管理要点探讨
韩雨, 颜若曦
2025 42(2): 86-90
摘要 (83 PDF (312KB) (179
基于AMPK/p38MAPK/NF-κB通路探究湿润烧伤膏改善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的机制研究
门钟兰1, 黄竹芸2, 章彦文3, 褚付奥1, 孙语迪2, 孙双勇1, 2, 3
2025 42(1): 21-27
摘要 (75 PDF (1088KB) (165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比阿培南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影响
孙睿, 王倩
2025 42(2): 130-134
摘要 (71 PDF (352KB) (68
HPLC-CAD法测定口服五维赖氨酸葡萄糖中葡萄糖含量
刘庄蔚, 朱健萍, 蒋洁, 何虹, 谭菊英
2025 42(1): 35-41
摘要 (71 PDF (917KB) (237
HPLC法测定和中降浊调控丸中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周丽霞, 王瑞琪, 杨娜, 刘闪闪, 张峰, 李清芳
2025 42(2): 107-110
摘要 (67 PDF (3643KB) (882
多粘菌素B在重症患者中的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程贤雄1, 莫银竹1, 吕仕杰1, 李志伟1, 2, 任宝军1, 2, 郑鹏肖1, 2, 梁爱君1, 2, 杨焕芝1, 2
2024 41(6): 446-451
摘要 (65 PDF (358KB) (152
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孕康颗粒联合黄体酮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李清, 张小环, 张方圆
2025 42(1): 73-77
摘要 (65 PDF (358KB) (295
百蕊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的临床效果分析
赵向德, 张瑞, 王莹莹
2025 42(2): 121-125
摘要 (62 PDF (371KB) (179
基于4种成分含量测定的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质量评价
孟庆山1, 2, 马芳芳1, 2, 刘雪1, 2, 楚合法1, 2
2024 41(6): 477-481
摘要 (60 PDF (415KB) (124
续断来源考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
代琪, 叶臻, 叶俏波, 雷蕾
2020, 37(6): 432-436  
摘要 (707 PDF (479KB) (3099
国外典型药物警戒数据库研究及经验借鉴
李宗阳, 敬赟鑫, 李彩霞, 林凡钰, 梁佳琪, 柳鹏程
2021, 38(4): 265-273  
摘要 (873 PDF (1264KB) (2637
新生儿苯巴比妥用药合理性分析
周宇雪, 李燕, 吕萌, 彭诗荣, 孙冲
2020, 37(3): 228-231  
摘要 (510 PDF (335KB) (2143
孟鲁司特钠在儿童医院门诊的使用情况分析
刘书源, 周宇雪, 赵云, 马瑞娟, 马姝丽
2020, 37(6): 465-467  
摘要 (388 PDF (271KB) (2036
以“总有效率”作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指标存在的误区
张英英, 申晨, 张颖, 刘建平
2020, 37(5): 337-340  
摘要 (587 PDF (338KB) (1788
儿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贾俊琴, 宋沧桑, 孙艳芳, 秦芳
2021, 38(2): 122-129  
摘要 (255 PDF (369KB) (1771
国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经验与启示
胡宇, 宗欣, 于淼, 李勇
2020, 37(5): 327-331  
摘要 (740 PDF (413KB) (1714
15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对比分析
田金徽 高亚 孙炜 任珍锐 李钦
2020, 37(1): 16-21  
摘要 (437 PDF (1751KB) (1695
盐酸雷尼替丁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
陈亚飞, 许莉莉, 路晓, 张继秋, 刘孟妮, 吴蕊, 邱健珉, 王春婷
2025, 42(2): 147-152  
摘要 (163 PDF (3643KB) (1665
头孢呋辛酯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李敏, 李雪, 陈潮, 胡利敏, 张锁庆, 王菊勇
2020, 37(4): 291-294  
摘要 (319 PDF (631KB) (1664
单个病例数据网状Meta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田金徽, Fujian Song, 高亚, 张俊华
2020, 37(3): 161-164  
摘要 (474 PDF (404KB) (1597
阿托伐他汀钙片体外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
董斌, 邵建芳, 郝爱鱼, 张龄月, 孙海宁
2020, 37(5): 332-336  
摘要 (294 PDF (607KB) (1588
HPLC测定米诺地尔搽剂中米诺地尔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丰杰, 郭文琪, 张元杰, 祖桂芳, 王明姣, 鞠英杰
2025, 42(2): 102-106  
摘要 (103 PDF (3643KB) (1572
我国儿童药品目录与数据库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倩雯, 叶乔峰#, 吕迁洲, 李晓宇
2021, 38(3): 259-264  
摘要 (350 PDF (616KB) (1494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赵琳, 张燕, 彭亮
2025, 42(2): 116-120  
摘要 (92 PDF (3643KB) (1475
基于PEST法对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环境的分析
胡慧敏, 胡云梦, 郭冬梅
2021, 38(2): 85-89  
摘要 (885 PDF (572KB) (1436
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研究
占诗贵 张丽娜 黄正刚 张丽娟
2020, 37(1): 50-54  
摘要 (481 PDF (329KB) (1397
GRADE在卫生技术评估中的应用
杨珂璐, 葛龙, 刘明, 高亚, 史黎炜, 肖月, 田金徽,
2020, 37(6): 411-416  
摘要 (323 PDF (579KB) (1360
我院老年慢病患者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研究分析
刘蕊, 朱蕊
2025, 42(2): 141-146  
摘要 (102 PDF (3643KB) (1334
基于美国医药分开经验探析加快我国药房剥离的政策
魏皖琳, 冯国忠
2020, 37(2): 140-143  
摘要 (370 PDF (482KB) (1308
微信公众号